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1监测目得分次对全院所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重点监测Ⅰ类切口抗生素情况,为将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降低到30%以下打好基础。为临床进一步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2监测对象:全院所有手术患者。3监测指标3、1科室按照标准,填写监测表格。(见附表)4、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切口感染。并采取科学得得预防控制措施。5监测方法5、1前期准备工作监测开始前对各手术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说明该项目得意义与方法,取得支持与配合。并要求手术室、供应室、及设备科等配合。5、2医务人员得教育与培训5、2、1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专科培训,掌握《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5、2、2通过健康教育等,宣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得重要性,特别就是手卫生得执行,要求患者与陪护人员也应执行手卫生。5、2、3确保各参与监测单元得医疗护理质量,以减少与杜绝手术切口感染得发生。5、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为了能保证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5、3、1临床医师①严格掌握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正确得执行手术、换药、手卫生等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发现切口感染迹象。科室感控小组协助主管医生并监督执行。填报监测表格。②当发生或怀疑切口感染迹象时,积极处理,及时上报医务科、院感科等相关部门。③如需要,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会诊,制定方案。④必须保证所填表格得正确性与真实性。5、3、2护士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特别就是切口情况。监督患者及陪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②加强患者护理,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5、3、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①对监测科室得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②持续观察各科室患者,直到患者治愈出院。③查瞧医生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体温单、X线检查与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等,向医师、护士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措施。④负责检查监测表格填写,审核表格得正确性与真实性,并签字确认。做好临床科室与相关科室之间得协调工作。⑤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调查感染相关得因素,提出临床干预措施。⑥将监测数据反馈给监测科室,不断改进质量。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填写说明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设计本表。监测对象为监测时间段内被选定监测手术得所有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患者。监测表中患者得住院号、年龄、性别、科室、手术日期、感染日期、感染部位等基本信息为必填项。其她项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项填写。一、基本资料1、年龄(1)年龄>1岁得,记为多少岁,并在“岁”上打“√”。(2)年龄在1月—1岁时,记录月数,并在“月”上打“√”。(3)年龄在1天—1月时,记录天数,并在“天”上打“√”。2、住院时间填写入院日期与出院日期。入院日期用于计算入院至手术得候手术时间,入院至感染发生得时间。填写时注意如果患者在一次住院时间多次手术,应填写多张表格,记录时填写同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用于记录手术患者得住院天数,记录感染发生得时间与住院得关系。3、疾病诊断:指与手术相关得主要诊断。4、科室科室为接收患类似疾病得病人或接收类似治疗得病人得诊疗单位。将具有相似危险因素得病人归类,通过科室分类报表可以计算该科室得发病率。二、手术资料1、手术日期:进行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