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开设现状及展望CurriculumConstructionSituationandFutureofBuildingEquipmentAutomation张广丽摘要:针对目前“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教学状况,结合几本典型教材的课程内容体系对比,明确本课程适合的内容体系,并且探讨了多学科交叉问题的处理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作者简介:张广丽(1979-),女,山西孝义人,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能耗分析。(江苏南京)为适应智能建筑的发展,自1999年原暖通燃气等专业改组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起,各高校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将建筑设备自动化列为专业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课程建设体系和内容,教学大纲和教材问题都有待商榷。[1][2]这门最初为培养建筑智能化建设人才而开设的新课程,由于开设时间短,目标和内容都显得模糊,这门课程的课程建设体系和内容至今仍处于完善之中。[2]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课程,加之开设时间不长,至今仍没有适用于本专业的较好的教学大纲或教材,各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因师施教。文献3中则提出了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时少、学科交叉内容多、重点不易突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该课程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工程实践等方面仍有待改善。笔者07年开始担任此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连续三届的教学过程中提出对本课程的一些想法,借此和大家一起探讨。,[2][3][4]中能够达成共识的主要观点包括两大方向,一是“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典型特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由电工与电子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环境测量、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等课程组成,其中,建筑环境测量、自动控制原理、建筑设备自动化为主干课程。不仅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而且涉及建筑技术、建筑环境技术、建筑设备技术等诸多技术。二是加强实验、实践环节。“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依赖课堂教学,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相关内容。因此,必须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对相关内容消化、理解。可见,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在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多学科交叉的关系,实践环节的加强应该如何着手,都是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中亟需思考的问题。通过本门课程授课中曾经使用的各教材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构建更适合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本门课程授课中,曾使用的教材包括07年出版的江亿编著的《建筑设备自动化》以及系列技术讲座《暖通空调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管理》(以下简称A),08年出版的李玉云编写的《建筑设备自动化》(以下简称B),03年出版刘国林编写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C)。各教材的对比情况特点如表1所示。表1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教材对比情况表教材代号内容侧重点特色适用性A结合实际四个工程介绍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通断控制、PID控制等控制调节方法;建筑热湿环境的控制。以工程案例入手,对其中的控制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供对应案例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开设现状及展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