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阴阳学说.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阴阳学说的来源
阴阳属于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每种状态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组成形式的概括。《易经,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o《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即万物无不属于阴阳范畴。阴阳两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不断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存在的共同法则,是事物生长、衰老、消亡的根本原因。阴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是哲学“本体论”的主要内容,无论言气、言理、言道都不能离弃阴阳。在《汉书·文艺志》中就有阴阳16家,凡249篇,图10卷。
对日夜的更替,古人发现这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现象向另一种现象的转换,而且是周而复始的,这种现象被称为阴阳变化,白天指阳,黑夜指阴,阴阳变化是渐进式的,不停的进行着。用现代观念来理解,这种白天黑夜的周而复始的交替,源自地球自转的结果。把这种认识哲理化,推而广之,应用于对宇宙万物的观测,无论有形的物体或无形的太虚,无论宇宙上的天体或大地上的物类,都发生着普遍的联系,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之中,而一切事物的交化都是在两种对立事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诸如天与地、日与月、火与水、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动与静、表与里、上与下、生与死等等,无不是一些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现象。
整个世界就是由这样矛盾着的事物和现象构成的。这些相互对立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矛盾的双方在形态上,总表现出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一类趋向为明亮、活跃、向前、向上、温热、充实、外露、伸张、扩散、开放等;另一类趋向为暗晦、沉静、向后、向下、寒凉、虚空、内藏、压缩、凝聚、闭磕等。古人把前一类形态称作属阳,把后一类形态称作属阴。由于阴阳是从具体事物与现象中抽象出来,用以标示事物形态的范畴,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的事物,所以《灵枢·阴阳系日月》说:“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也就是说,阴阳只是古人观测万物和现象时的一种视角、一种方法,离开了具体的对象,阴阳就没有任何实际内容。与其它视角与方法不同,它处于纲的统帅位置。
第二节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理论
阴阳概念被引入医学领域以后,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地充实发展,广泛用于解释人体生命过程和疾病现象,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成为具有显著医学特点的、在中医学里占有基本地位的概念。以阴阳为方法论在中医学的运用,获得了很多新的认识,丰富了哲学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整套中医理论和中医学说史,离不开阴阳二字。可以说,关于阴阳学说的理论指导,目前仍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
对于阴阳这两类属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可以用“水”和“火”的特性来代表。它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在古人看来,火性炎热、升腾、轻浮、活动,集中体现了阳性特征;水性寒冷、沉静、下降,正好反映出阴质的本性。因此可以利用水和火这对矛盾的物质,来理解阴阳这对抽象的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两个方面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季节上寒与暑虽然是相互排斥的,然而它们之间又有互相关系,当寒冷到达顶点的时候,就蕴涵着向暑热转变的契机,接着寒冷逐渐为温暖、炎热的气候代替;当暑热到达顶点的时候,又为寒冷

阴阳学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