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方坯连铸机减少漏钢事故的举措.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连铸生产中,漏钢是危害很大的事故,轻则影响铸坯质量,造成废品,重则影响连铸机作业率,损坏设备,威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近年来,随着国内连铸工艺技术的进步,小方坯连铸漏钢事故得到了有效抑制,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其发生。在连铸生产日趋高效化的今天,要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连铸机作业率,就必须减少和控制漏钢次数。一直以来,唐钢第二钢轧厂小方坯漏钢事故较多,%以上,严重影响了生产的顺行。为此,该厂成立了攻关组,对漏钢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工艺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控制了漏钢事故的发生。三类漏钢影响生产顺行夹渣漏钢: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发现该厂小方坯连铸机发生夹渣漏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结晶器振动不够平稳,偏摆过大,就会将结晶器内钢液表面的渣子卷入钢水中,部分没能上浮的渣子会随铸坯一起被拉出结晶器,当渣子靠近坯壳时就会造成传热过低,坯壳偏薄,无法承受钢水静压力,产生漏钢。二是操作不当,造成结晶器液面波动过大,也会产生与结晶器振动不平稳相似的卷渣漏钢。三是钢水纯净度不够,钢水二次氧化,杂质聚集到一定程度,随钢流被卷到结晶器钢水深处,部分没能上浮的渣子就会随铸坯一起被拉出结晶器,当渣子靠近坯壳时就会造成传热过低,坯壳偏薄,无法承受钢水静压力,产生漏钢。四是转炉、大包、中间包等脱落的耐材,不能及时上浮,也会造成夹渣漏钢。黏结漏钢:在钢水浇铸过程中,结晶器弯月面的钢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如果浇铸过程中流入结晶器与坯壳之间的液态渣被阻断,并且结晶器铜板与初生坯壳摩擦力大于初生坯壳的强度时,初生坯壳被拉断,与铜板产生黏结。这时被粘着的铸坯和向下拉的铸坯的界面凝固壳破裂,在破裂处流入钢液,重新形成新的薄坯壳。在振动和滑动时该坯壳又被拉断,钢液补充后又形成另外一个新的薄坯壳。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新坯壳达到结晶器出口后就会漏钢。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发现该厂方坯连铸机发生黏结漏钢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保护渣润滑性能不好,导致坯壳与铜板之间的摩擦增大,就有可能发生黏结。同时,液渣层的厚度也有重要影响,液渣层厚度在10mm~15mm较理想。二是结晶器振动不平稳(振动频率、振幅不合适),初生坯壳所受的摩擦阻力增大,容易造成坯壳与结晶器铜管黏结,导致漏钢。三是如果结晶器倒锥度过大(%/m),将会增加结晶器铜管与坯壳之间的摩擦力,当阻力超过铸坯拉力和钢水静压力时,就会造成漏钢;如果倒锥度过小(%/m),则会增大气隙热阻,不利于结晶器传热,坯壳过薄,当铸坯出结晶器下口时,坯壳无法承受钢水的静压力和拉矫机的拉力而产生漏钢。四是钢水过热度。当钢水温度过低时,会造成保护渣融化速度过慢,结晶器内液渣层过薄(不足10mm)。当拉速偏高时,保护渣的融化跟不上铸坯拉速,造成渣膜过薄甚至没有渣膜,增加坯壳与结晶器铜管之间气隙,降低传热效率,造成坯壳偏薄甚至与铜管壁直接黏结,而造成漏钢。角部裂纹漏钢:结晶器中的坯壳中间部位是一维传热,气隙形成较晚,同时坯壳中心部位在整个结晶器长度内冷却强度始终较高,出结晶器时坯壳较厚(15mm~20mm),该处较少出现裂纹漏钢。而弯月面以下结晶器角部是二维传热,冷却强度较强;角部和中心直接的过度部位,既不是二维传热,也不会因为钢水的静压力作用而靠近结晶器壁,故冷却强度最弱,坯壳最薄,出结晶器后,在钢水的静压力和热应力作用下最容易形成裂纹,当

小方坯连铸机减少漏钢事故的举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1012****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05-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