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你看过这本书吗?有那么多不同的封面是因为这本书印刷了许许多多次,也说明它得到很多人的喜爱,这本书就是——(《诗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去认识一下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记下重要的内容,等会要考考大家。计时一分钟。多媒体出示课件。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试试口头填空。师:回答得真棒!能在短短一分钟内记下关于《诗经》的重要知识,看来咱们班同学对诗歌有很强的接受力和敏感度呢。《诗经》里收录了305首诗歌,每一首都别具风采,两千多年来被人们不断传诵、学习。其中,《采薇》这首诗更是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今天,我们就要从节选的四句诗中去好好感受一下它的魅力。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放声朗读诗句,读通读顺)师:哪位同学来试试?(提醒):《诗经·采薇》原文有48句,课本中只节选了其中四句,所以读题目的时候,最好把“节选”二字也读出来。(全班齐读):这是一首两千多年前的诗,比咱们常背的唐诗还要早一千多年呢,仔细观察观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对了,每行五个字的古诗我们通常称为“五言诗”,七言诗”,每行四个字的古诗,通常称为“四言体”,这也是《诗经》中大部分诗歌的格式特征。还有发现吗?读一读这些重复的地方,有什么感觉?这种叠字重复的方式让诗句读起来格外琅琅上口。谁还有发现?诗句中有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昔”对“今”。师:真会发现,还有没有这样意思相反的地方?“往”和“来”。昔我往矣,今我来思,一一对应,非常工整,看来大家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啊,还有补充吗?生:诗句中描写了不同的景物,分别是“杨柳”和“雨雪”。师(用横线画出“杨柳”和“雨雪”这两个词语):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们都很会观察,很会读诗,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这首诗就不难理解了,再借助注释读一读,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两位同桌互相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你还觉得比较含糊的可以提出来。(难点点拨:“往”的意思是可直接解释为“离开”)师:哪位同学来把你的理解读一读?好一个“只看到”,把两种景象的对比表现了出来。谁还想试试?说得太好了,不仅描述了诗意,还讲明了诗的背景——诗人离开家乡去从军,讲出了诗人的心情——凄凉,你真会读诗!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理解这几句诗的?你们要注意看看,我的理解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翻译出来的句子也像诗句一样工整。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读吧。:用现代诗的语言理解古代诗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是不是更美了呢?古诗中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采薇》更是其中的典范,让我们随着诗句的描绘来还原当时的场景吧。(点击图片:风和日丽,杨柳青青)生(齐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击图片:穷山恶水,白雪皑皑)生(齐诵):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师:画面与诗句结合,更增诗情画意。(点击出示:“杨柳依依”的画面):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诗人,在你当初离开的时候,看着这样的景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师:你知道诗人的“昔我往矣”,是离开去了哪里吗?是啊,当年离开的时候还是万
诗经采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