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管理班级的心得陶行知和谐的师生观,是建立在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良性互动与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早在1926年,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中说到:“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师生之间应当相依为命、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他提倡师生互尊,教师互尊,以人教人。即“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学校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主体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只有不断创设适应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环境,学生的主体潜能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我认为,一个和谐班级的营造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师生讲民主平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充当班级的主人,让他们在“当家作主”中获取成功,增强自信心,学会自主,实现其自身价值。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来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间的互相学习、帮助、关心,学会爱他人等对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也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心理效益。因此,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像朋友一般去尊重、信任、关心、理解他们,使他们在受尊重的环境氛围里,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里,自主地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人人不同,个个千差万别,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及学习情况等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体现了对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尊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一个班有着良好的班风,学生在此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得心应手,乐在其中。作为一名班主任,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营造良好的班风,是行之有效的。二、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自我管理。所谓学生自我管理,实际上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学生自我管理,单班主任或几个学生干部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好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蕴藏着极大的潜能,但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处于被“管”的地位。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建立自行运转的且符合班级实际的管理机制,将他们从“被管”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交给他们自主的权力,使他们在班集体中明确义务,承担责任,学会管理,从而提高主人翁意识。这不仅要求班主任逐步完成由教师主管——师生共管——学生自管的班级自行运转机制,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能力帮助他们选择施展才能的场所,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人人有(本文来自:摘:我管理班级的心得)岗、人人有位”。如建立学习互助岗、生活处理岗、信息交流岗、时事政治岗、板报宣传岗、图书管理岗、助人为乐岗、环境保护岗、文体活动岗等,使学生能在班集体管理中找到自身满意的位置,各尽其能,各显其长。让学生在“当家作主”中学会自治。建立班级自行运转的机制,班主任不仅要注意设置多种管理岗位,还要不断扩展班级管理空间。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是指个别的
我管理班级的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