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伐无道诛暴秦课时1授课时间2012年11 月14 日,第 12周,第5 节主备:徐世主主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思考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述,了解本课中相关的基本史实。2运用问题讨论法探讨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2认识人们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动力。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探究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二、新课(一)秦的暴政引导学生看教材,归纳秦暴政的表现A、统治残暴、,兵役徭役繁多。(二)陈胜、“揭竿而起”这个成语的的来源吗?,买拐杖的人很多的故事,激发兴趣。2计算2000万人口,除去老幼妇女还剩多少?指明秦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3项羽破釜沉舟做得高明吗?2用幻灯打出《大泽乡起义》图,让学生发挥想象。问:如果没有大泽乡遇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会发生吗?3用幻灯打出《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叙述秦末农民战争的经过。“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意义。(三)西汉的建立1问:项羽死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对吗?2指出约法三章、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成语的出处。3西汉建立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用幻灯打出当时的荒凉景象。问:这种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呢?4为了达到长治久安汉初统治者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幻灯打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与汉初进行对比。(三)小结回忆本课知识,指出统治者应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4学生讨论左边提问?5学生叙述,老师补充。5从民心得失、性格差异、用人情况分析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6学生描述荒凉景象7汉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政策是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吗?作业必做作业:课堂作业选做作业:课本作业课后反思本课从历史故事导入,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分析历史资料,让学生加深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印象。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的探讨,剖析刘邦项羽的成败原因,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伐无道诛暴秦(正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