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疾控预防控制体制改革10周年及卫生防疫工作60周年征文艾滋病就像水果刀老于——一个执着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爱心的艾防工作者。老于记得,2003年,他被任命为刚刚成立的性病艾滋病防制所的所长,正是从这一年起,他成了一个与艾滋病、性病打交道的人。那时全市防治艾滋病工作才刚刚起步,没有制度,没有资料,更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一切就像一张白纸,从零开始,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这还不是最难的,最大的困难来自社会和家人的不理解,当时,民众艾防治知识缺乏,谈“艾”色变,那时老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的人熟悉或陌生,那些人只要一听他是防治艾滋病的,眼神马上变得怪怪的。而他出去工作时,总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地说:“看,那是个治艾滋病的!”处在漩涡中心老于心里却很坦然:“不就是一个工作吗?这个工作我不做别人也要做,疾病预防控制就要走在人前。”为了尽快适应工作,老于几乎利用了可以运用所有途径,拼命地寻找资料,研究资料,恨不能一下子就把有关艾滋病的知识装进肚子里。几个月的时间头发白了一大半。很快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细,老于和他的同事们一同探讨出了有淄博特色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高危人群与社会、医务人员及亲友提供一个联结的桥梁。由于艾滋病特殊的传播途径,使得老于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经常到舞厅等娱乐场所给“服务小姐”讲课,为“服务小姐”体检、开展干预等。谈到第一次去那种场所,老于现在还忍不住有些脸红,那些袒胸露背的“小姐”,嘴里哥哥长哥哥短地乱叫着,有的甚至还动手动脚,老于哪见过这阵势,一句话没说便逃命似的挣脱了,灰溜溜的败下阵来……可是工作还要开展,没有办法,老于只得以硬着头皮再次光顾,红着脸告诉她们自己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小姐们”几乎全都立刻收起了她们的热情,换上了冷漠、怀疑、戒备、不信任甚至是仇恨的神情,老于召集她们来听课,她们一个也不来。老于想:“你们不欢迎我,我就偏要多去,反复去;你们不来听,我就一个一个去找,你们越是怀疑我,我就越要真诚,做出个样子来。”白天,他在办公室里忙碌,晚上便往那样的场所一家一家跑,追着那些“小姐”给她们讲课,追着她们一个一个唠家常、做工作。终于,他的真诚,他的热心,打动了这些人,她们对老于,由抵制到欢迎,从讲课不听,到不但主动请老于去讲课,课后还要缠住他问个没完,为了更方便及时提供服务,老于将自己电话公布于干预对象,提供随时随地的咨询服务。男性同性恋群体是艾滋病高危人群,隐蔽性强,疑心大,接近和取得这个群体的信任非常困难,为了全面突破难以触及的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防控瓶颈,老于辗转通过外地男同志愿者,设法联系本市男同群体,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同意就三次,电话打不通就提着礼品登门……磨破了嘴皮,打了无数个电话后,终于打破了男同艾防工作的僵局,逐步渗透进了这个群体,他们招募了第一名男同志愿者,提供了第一次监测服务,召开了第一次联谊会,发放了第一张调查问卷……每个周末和节假日,老于都要和同事到会所、酒吧、车站、公园、浴池、树林等场所蹲点,偷偷摸摸地寻找男同群体,低声下气的说服他们进行抗体检测,告诉他们艾滋病预防知识,苦口婆心,唯恐漏了什么。特别是在浴池干预时,室温高达40度,老于和同事们穿着二层的隔离衣,手带乳胶手套,站在浴室门口,力图说服每一个人进行抗体检测,还要承受干预对象的不支持、不合作……一
艾滋病就像水果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