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山西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深化山西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满足我省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更好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有关要求,现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现状及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10万;‰‰,卫生事业为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均筹资标准从50元提高到150元,其中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12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提高到4万元;。全省100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五年来,,,。
。截止到2010年底,在全省63%的县(市、区)、67%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山西省补充目录的增补工作。基本药物质量监督抽验达到了全覆盖。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明显减轻群众基层就医费用负担。
。“十一五”期间,,共支持9278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的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目标。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比“十五”末增加50%,年门诊人次占全省总门诊人次的30%。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379个增加到768个。全省38所城市三级医院与88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五年来累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生3665人。
。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全面开展。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0类,人均经费提高到25元,截止2010年底,%%,规范化电子建档率正在稳步推进。登记管理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共计335万人。
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贫困白内障复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均超额完成2010年的年度目标任务。常规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以乡为单位保持在90%以上,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改厕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
。高平市和平鲁区在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造了有益经验。105所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常见病临床路径管理试点,104所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启动了预约诊疗服务、电子病历等试点工作。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了三级医院支援县医院工作。
,个人医疗卫生支出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政府卫生事业投入大幅增长,,是“十五”。2010年与2007年相比,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由48%%,呈稳步下降趋势,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
、爱国卫生、卫生应急和妇幼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06—2010年全省共发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万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长治市和8县1镇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镇)称号,全国爱卫会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农村爱国卫生工作暨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现场会。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点面结合,全面推进。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不断进步,取得了防控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胜利。圆满完成了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任务,我省抗震救灾总队荣获全国先进集体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受到中组部的表彰。成功应对三鹿奶粉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228起,“9
山西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