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梁思成的故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导入: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梁思成,谁来谈谈你的了解。师:可见,梁思成是一个学识丰厚的人。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板书课题)二、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师:先来展示一下老师的品读成果例如: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这个句子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师:老师采用的是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语言的方法,同学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品读成果。师:这位同学从“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中的“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读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安危的梁思成。品读较深刻,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师:读出了一种敬佩之情,好。这段文字虽是莫先生的回忆,读来却历历在目,一个敬业无畏的科学家形象呼之欲出。老师读了特别感动,这感动还源于文字的背后有这样一段背景:梁思成在学生时代因一场车祸,由一个堂堂男儿变成了一个又驼又瘸的严重残疾之人,而他要堪测的应县木塔又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大的木塔,他在登塔时面临多大的危险呀!那么他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也要堪测木塔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提示他思想根源的语段。师:是的,在第10段。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找出提示这一思想根源最关键的一句。这位同学找的很准确。最关键句子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师:原来梁思成是一个视建筑为生命的人,这是作者站在历史高度对他的评价,也是对前文记叙的升华。(师板书:视建筑为生命)师: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而建筑则是客观存在的,他为什么要把建筑作为生命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提示这一原因的语句。师:目光敏锐,正是“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一句。建筑表现了创造者或人类的什么?结合你的阅历举例子说明。是的,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克服重重困难的建造过程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也体现着古代人类的文化。语言凝炼。哪位同学能从其他角度,再举例分析。中国的故宫,它不仅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皇权思想;另外它精巧的结构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师:建筑是一种艺术,是立体的绘画,是凝固的音乐。它和音乐、绘画一样承载着历史文化,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表现。这正是建筑价值所在,也是建筑生命、灵魂的体现。四、重点研读——走近梁思成师:正是因为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深刻认识到建筑的价值,所以他才能比别人想的更深、更远,才能做出令世人钦佩的匡世之举,这一举动是?生(齐):保护日本古都奈良。师:我们一起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也就是文章14-22节:说说你又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所写内容抓关键词语、句子来分析,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重点研读——走近梁思成研读“梁思

梁思成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05-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