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与美国、英国等的美术教育相类似, 明治初期日本的美术教育也十分重视实用功利, 目的在于培养产业后备军。受西方图画教育的冲击, 日本绘画局限于用铅笔练习描绘正确的图形。这一时期被称为铅笔画时期。 1886 年前后,一位名叫费诺洛沙的美国人和冈仓觉三等人极力倡导国粹主义,反对盲目西化, 主张在图画教育中舍弃铅笔画, 回归日本风格的毛笔画。在以后的十多年中, 铅笔画和毛笔画的优劣争论不休。 1902 年, 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图画教育委员会, 并于 1904 年发表了一份对日本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报告书。该报告书提出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科学地区分了美术教育在怡情养性及实用方面的不同目标, 主张在培养欣赏能力的基础上, 重视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根据这一观念,日本文部省出版了一系列国定教科书。国定教科书的出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美术教育。尽管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写生、记忆和创造的内容,但是基本上未脱离临摹的主要方式。 1919 年,日本画家山本鼎发起了自由画教育运动。当时,日本民主思想刚抬头,而欧美推崇个性和创造的“儿童中心" 的教育思想冲击了日本的美术教育。山本鼎对出版已达十余年并仍在继续使用的国定教科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将其称之为“干涸的临画帖”。他主张摒弃临摹, 朝向自然写生, 迈向创造。山本鼎的自由画教育思想虽然受到官学派的强烈反对,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进步, 山本鼎的主张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特别是得到了众多不满现状的进步教育家的支持。舍弃临摹、迈向自然的风潮逐渐高涨,并最终摧毁了定型化的图画教育。山本鼎曾于 1919 年在长野县举办了首届儿童自由画展,轰动一时,其影响迅速蔓延到了日本各地。然而, 山本鼎的自由画教育主张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对待过去的不足, 片面、绝对地强调自己的喜好, 甚至认为乱涂一番的画才是新式的自由画。因此, 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导致日本美术教育处于无序状态,受到了一些人士的批评,也遭到文部省的反对。这场运动虽然没有最终形成气候, 但是它毕竟是日本美术教育的一个里程碑, 对日本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 德国的包浩斯构成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日本, 使日本美术教育者认识到美术教育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图画教育, 必须涵盖绘画以外的工艺、建筑、雕刻等等, 应对一切的造型美感与构成提供理解力、鉴赏力及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施行了“国民学校会”,对学制、内容和方法作了很大改变, 规定了“艺能科中的图画, 以认出、表现形象, 培养鉴赏作品之能力, 醇化国民情操,涵养创造力为目的”。二次大战后,图画与劳作合为一体。 1951 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图画劳作教育, 由造型艺术方面, 提供有关日常生活所需衣、食、住与产业等之基础性理解与技能, 养成开朗、丰富的营生能力、态度与、文化的生活资质。”战后日本美术教育的最大特征是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具有重要教育功能的一个科目,其教育价值获得了很高评价。 1952 年,由美术评论家久保贞次郎等人发起,创办了“创造美育协会”,重新提倡山本鼎所主张的自由画教育运动精神,呼吁日本美术教育工作者对旧的做法加以彻底反省, 以建立新的美术教育, 鼓励及培育儿童的创造天赋。由“创造美
山本鼎美术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