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法治、道德、宗教等等的社会各个方面。它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不断改变、融合,形成了多种派别,如道家、墨家、法家、玄学等等, 但其中占主导地位、对我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循着实现社会和谐的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和道理,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要求, 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等。而孔子奉行的“温、良、恭、俭、让”的德行, 更是两千年来绵延不衰,传承至今。儒家认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我们党的十六届全会中强调的“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就是与儒家思路相一致的。同时, 儒家认为, 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之后, 必须重视对人们伦理道德的教育, 提出一种全社会可以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大家明白自己所处的人伦关系及相应的道德要求。而我们党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后, 随即就提出了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这也是和儒家思想相通的。因为在社会经济发展、法律制度健全后, 并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促使道德进步和精神修养, 也有可能形成一个精神空虚、道德颓废、人情冷漠的社会。所以道德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看到这一点,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以改善近代以来因缺失道德教育而造成的许多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而这些重要思想之所以有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其原因正是我们党尊重并重新发现了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优秀之处, 同时赋予它时代精神。这是我们党对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思考和重大部署。应该说, 一切伦理道德的树立、宗教精神的传播等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要求的提出, 正是针对近代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未能达预期效果这一现实问题而制定的解决思路,目的也是为了使我国的政权稳定、社会和谐。中国古代在提倡道德修养的同时, 非常重视道德教育, 也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一方
心得体会11(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