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2二、应急策划 2三、应急准备 6五、响应措施 10六、现场恢复 12七、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2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为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工作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二、应急策划1、工程概况虹梯关特长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左线全长13122m,右线全长13098m。我标段起讫里程为K18+300~K24+260,。左线隧道K18+300~K24+210,长5910m;右线隧道YK18+~YK24+186,;路基K24+210~K24+260,长50m;3号斜井()%,倾角20°30′;4号斜井()%,倾角21°00′。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上下行设置,起止里程为左线K18+300~K24+210,全长5910m,其中含明洞段长度为20m;右线YK18+~YK24+186,,明洞段长度20m。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隧道建筑限界,双行单洞断面,,限高5米。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隧址区地表沟壑迂回、峰峦叠嶂、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植被稀薄、地表起伏较大,所经地貌单元为:岩溶中山、侵入岩裸露中山;隧道出口段山体相对混圆,隧址区海拔高度介于1610~1080m之间,相对高差530米,为岩溶中山区;隧址山体在阴坡处植被发育,阳坡处基岩裸露。(2)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所经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地貌条件的影响,地下水主要有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岩溶水,沿线地下水的天然露头较少。(3)不良地质本合同段的不良地质类型主要表现为岩溶、崩塌、泥石流、断层、节理、底鼓、岩爆与片崩等,特殊岩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冲洪积及坡积混合类土、基岩风化层碎石类土、弱膨胀性红粘土等。3、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我部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地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特制定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图。4、隧道突泥涌水发展过程及分析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及某些预料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洞内突水对隧道施工的危害很大,施工中必须采用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预报情况提前加设积水井、加设抽水设备,同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迅速排出,以防大量地下水在洞内囤积,造成危害。(1)对突水的预测根据施工图提供地质资料,加强该段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分别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进行200m长距离地质探测,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中出现异常的地段采用EKKO地质雷达进行40m范围内的探测进一步明确前方岩层、地质情况,在物探资料同时出现异常的部位,采用超前钻探进一步明确该异常体的具体情况,在钻孔出现喷水时采用相似比拟法对涌水量、水压、赋水规模、补给情况等进行分析预测。为确保掌子面作业安全,,进一步明确洞室周边地下水挤压岩体的情况,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车辆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进行评审、修订实施应急预案定期评审发生未发生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确定施工措施和方案根据设计的地质资料、地面地质补充勘察结果、综合物探预测预报、超前钻孔探测和径向探测结果,必须按设计的排水量布设洞内排水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特殊材料填充、超前帷幕注浆固结等不同的施工方案。①人员配置洞内排水,选用有经验的专业队伍,上岗前先培训后上岗,确保洞内排水的可靠性。②备用排水措施项目部在每个洞口已设了完整的移动泵站一套,如遇突发涌水,泵无法正常使用,移动泵站即可进行排水。③特殊材料充填如预先探明隧道底部的岩溶水规模小于5000m3,且为静水,,补给水量在正常情况下小于排泄水量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