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西省区域分析规划.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西省区域分析规划一分析篇一:区域概况分析地理位置: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气候特征: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水文状况:山西境内河流很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二:区域自然资源分析:山西土地资源:,,%,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未利用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再次是林地,%;位居第四的是牧草地,%;位居第五位的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位居第六位的是水域用地,%;位居第七位的是园地,%;位居第八拉的是交通用地,%.由此可见,山西省土地主要由未利用土地、耕地、林地组成,%,%.由于各地(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表现出地域差异,就各地(市)地类而言;吕梁地区和阳泉市未利用土地在其八大类中所占比重最大,林地次之,耕地居第三;晋城市林地比重大,未利用土地次之,耕地居第三;运城地区和朔州市耕地比重大,未利用土地次之,林地居第三;临汾地区耕地面积最大,林地面积次之,,(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山西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3。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全省含煤面积66282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煤炭预测储量9000多亿吨,探明储量2608亿吨,其中炼焦煤1506亿吨,%;无烟煤507亿吨,%;动力煤549亿吨,占21%。全省各类煤矿总计6425个,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87个县区,。山西煤炭资源分布图三:区域经济状况分析:1.“点-轴”布局框架的区域开发模式随着全省交通状况的逐步改善,一个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交通运输网已经形成,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以同蒲线为主轴,石太、太焦、侯西-侯月为副轴的点轴布局框架。这里的“点”指各级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线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2]。从宏观上看,以太原为核心,以大同、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地级市为中心,辐射城乡的区域经济体制已初具规模。2各区域整体水平低,缺乏发展潜力2000年来,山西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数区域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行业结构趋同,并呈现出浓厚的能源原材料工业色彩。近年来,除太原市产业结构大有改变,第三产业增长势头较快外,大同、阳泉、晋城、朔州市仍属于资源主导型区域,呈现出资源禀赋拉动经济的低增长模式。长治、临汾、晋中、运城市则是各产业齐头并进,但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差,经济增长缺乏潜力。忻州、吕梁市则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环境脆弱,致使区内集聚了山西近半数的国家级贫困县,因此该区域是山西经济发展中反贫困的重中之重[3]。、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形成山西省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指的是: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4]。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1980年,中部地带人均GDP分别是东、,。从三大地带GDP总量来看,%以上,%,%。综上可知,山西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在三大地带上表现

山西省区域分析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开始
  • 文件大小2.34 MB
  • 时间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