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研究摘要湿地是陆地水平衡的重要调节器,是陆地水文径流调节的重要集水空间,具有巨大的卸载陆地径流的重要功能。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是人类对城市湿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保护与破坏、利用与摒弃两个矛盾从认识到实践的碰撞与冲突,我国城市湿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保护、恢复以及合理利用的成功模式。利用湿地作为水资源调节与净化空间,缓解或部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瓶颈问题,同时发挥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特色旅游休闲以及城市生态景观系统重要组分的综合功能是湿地公园建设的主要功能目标。但是,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对湿地的反作用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刚刚开始。特别是有关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理论、概念、特征、结构与功能、规划建设、湿地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对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机制等,专门的研究或文献更少。鉴于这一科学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把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站在管理学的角度,就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有关基础理论、规划理念、建设内容、技术方案、评价指标与模型以及管理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以及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偶合与制约机制进行综合探讨,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湿地公园建设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综合与归纳相结合、实地调查与理论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深生态思想的环境伦理观为指导,在构建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上,阐明湿地公园发展的问题,谋划解决的方法,结合实际予以评价分析。本研究将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态基础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研究城市湿地公园系统建设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把理论和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做综合分析,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发掘湿地优势自然资本、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本研究系统分析过程的总体思路是: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1)首先,阐明问题:根据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湿地退化与消失的生态问题,研究并提出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是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湿地公园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其次,预计未来发展趋势和谋划解决方案。在用深生态思想奠定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环境伦理基础上,强调建设湿地公园对实现人_城市一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综合分析国内外湿地恢复与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现状、发展趋势,总结归纳城市湿地与湿地公园的概念、定义、特征结构与分类以及湿地恢复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研究湿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地公园规划新理念与新技术,总结和归纳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技术和流程;用生态系统管理思想对湿地公园的规划管理和经营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3)评价分析。提出城市湿地公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进行评价与结果分析; (4)案例分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南京市江宁区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瓶颈问题,以秦淮河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为例,深入研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湿地公园?如何建设该湿地公园?以及该湿地公园建成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和作用的一般性规律。本研究得到如下基本结果: (1)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构成要素的基本原则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目标,给出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科学普及和休闲旅游的科学内涵,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湿地的耦合作用的一般规律:湿地是城市的最有利的立地条件。城市化进程中人文动力的胁迫效应导致湿地的减少与退化,湿地的变化通过约束效应减缓城市化;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机遇,建设湿地公园是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有效途径。二者的正向耦合将使城市化进程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分析、研究和总结了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湿地公园的建设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湿地公园的建设也逐渐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单一型向综合型的方向发展。在湿地保护的前提下, 教育、培训、旅游以及景观地产开发成为公园功能目标;湿地公园的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的提高受到重视。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盲目上马,缺乏科学论证;贪大求洋,脱离实际,难以实施;缺乏专业人才和成熟的配套技术;还没有相对完善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研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