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扳,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诗。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绥祀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爱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建议: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思路二: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绥扃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绥扃怀亲的绥祀感情,岭悟作者表达方法。 ,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绥扃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绥扃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是引
5、《古诗词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