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21世纪网络生存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21 世纪网络生存术》作者:姜奇平已经没有人怀疑 21 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们要不要网络,而是我们该怎样去适应网络, 我们需要哪一些手段, 才能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网络时代生存下来。此书或许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前言左边是白杏树,右边是黄杏树,我躺在中间的草坡上,想着互联网。一列火车呜叫着穿过湖上的高架桥,嶙峋的山岩对面是平坦的岸,悠然的农夫在垂钓。在这一瞬间,我恍然有一种身处农业、工业和信息业三个文明时空交错的感觉。就是在这一刻,我找到了写这本书的感觉。这是在小汤山脚下的桃花坞别墅,一位下海的政治学硕士营造的世外桃源,一群自由的思想者的浪漫沙龙。它远离都市尘嚣,令人悠然地产生超脱的心境来反思现实。在这里,我被赋予了一个伟大得吓人的“使命”:阐释电脑网络对人类文明在经济方面的影响。让我做这个伟大题目完全是由于一个偶然的巧合。在著名的经济学沙龙上, 我被当作“懂电脑”的人,介绍给晓燕女士,恰好她正到处物色对经济学和电脑都略知一二的人来写书。我想, 之所以是我这只鸭子被赶上了“架”, 纯属钻了这个空子: 眼下经济学家对网络多是外行,而网络专家对经济学更是外行。而我对两者都有浓厚兴趣,且各有小半瓶水握在手中晃晃荡荡。于是我被要求把这两个小半瓶子水对成一个大半瓶水来冒充“专家”救急,聊胜于无罢。我真害怕您, 高明的读者, 用专家那严肃的眼神盯着我的眼睛问:“你是专业学经济的吗? ”我立刻诚惶诚恐把头摇得象拨浪鼓道: 不不不不;“你是专业搞电脑的吗? ”我又得诚惶诚恐把头摇作拨浪鼓状,说不好附带腿肚子抽筋。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等二天真李逵来了,我一定自动让贤(具体说,即吓得飞也似地跑走)。虽然我不敢说您能从书中得到多少东西,但写本书的过程,倒是我自己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过去给人修电脑,从没把它跟经济学联在一起;研究经济问题,也主要与电脑无关。等我写完了,自己从电脑上调出原稿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电脑不仅与电脑有关, 而且和经济有这么大关系!幸运的是,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成为我真正体会网络经济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写作实况转播:十里堡村里,夜深人静,我把提纲通过互联网发到英国爱丁堡大学,主编郭良图清静,跑地球那边写作去了;几分钟后,总编指示:还可以,只是不要写成了操作指南, 否则, 小心你的脑袋( 这是我瞎翻译的大意)。我向主编回函报告资料的缺乏。过了一会儿, 万圣书园年轻的老板娘甘崎发来 E-MAIL , 指示说, 尼葛罗庞帝明天要在京舌战群儒, (他的《数字化生存》是我们这次同伙的胡泳翻译的) ,听完讲演要讨论我们这组书, 所以必须准时赶到, 接头暗号某某某某。那边, 总编又有“最新提示”: 他已专门请人在美国购得我所需之美国原版专著,特快专递已发出。此书估计此时正飞越太平洋,向中国方向移动。忽然,发现甘崎发电子邮件向我大喊“救命”,我赶紧勤王救美。原来她在网上见了鬼, 能收英国的信却发不过去。命令我:“给郭良去封信,如果他现在还在网上,请他给我来 E-MAIL , 告知我给他的 E-MAIL 收到否。我等他半小时。”我一个“ CC:“( 转发), 她的信“嗖”地直奔爱丁堡方向(我也不知爱丁堡在东南还是西北)飞去。半小时后,老板娘和总编的信同时飞回我信箱。总编说她的信没收到,老板娘说他的信收到了。甘崎的信这封是英文,下封保不准又改中文了,所以我脑子里一会儿是正装语序一会儿是倒装语序。甘崎说,你懂电脑,告诉我是怎么回事。我说,能收信说明硬件没问题;给郭良的“密电码”( MAIL 地址) 还是你告诉我的, 我能通, 说明“密电码”也没问题。请仔细核对你那边地址是否写错。终于甘崎的告捷信来了: 她把地址中的 O 写成了 0。我说,O 写成了 0,该OK 的就真成了“零”。我想,反过来,从 0 做起,一张白纸也会变成“最新最美的图画”,一切也就 OK 了。这就是一个网络上虚拟组织运作的实际场景,深入其中节省了我很多的想象力。更深一层观察,网络式的管理模式与我们通常单位中的迥然不同:这个“单位”人人在家办公,绝大多数时间根本不见面;没有编制,也没有任何中层管理人员;分房、医疗,一切社会福利更是一概不管; ……这些加在一起,中间管理成本为 0 。奇怪的是它运转良好,一切却都 OK。靠什么呢? 这就是我在书中谈到的 21 世纪的主要经济模式: 直接经济模式。在这种网络化的经济中, 有高度鉴别力的领导者,越过中场,直接与有创造力的眼镜和大脑对话。这些领导者并不关心婆婆妈妈的琐事, 他们用心于“直接管理”。记得写书时, 我和编委会的成员吃遍……噢不, 谈遍北京几大咖啡厅。他们坐在那里,用鉴赏家的眼光挑剔地品评你的思路。一位说,唔,不要写成了小说,要写成好看的经济文章。另一位沉默许久,说,对,不要写成小说。我顿

【文史】《21世纪网络生存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