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的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的研究综述.do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的研究综述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的批判大致包括几个阶段性的历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则是马克思早期对其进行批判的首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思想的“第一次冲击"。[1]9它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针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261〜313节有关国家问题的阐述而做的批判,并在市民社会、人民、国家与革命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观点,与两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的建立关系密切。但遗憾的是,与1932年公开发表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所引发的国际性研究热相比,《批判》直到1957年之后,在意大利学者德拉•沃尔佩的《卢梭和马克思》一书中才将其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最重要文本之一加以研究。就近年来国内的研究来看,对这一文本的研究工作已较为深入和全面,主要体现在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两方面。一、对文本主要内容的研究关于思辨法哲学批判的研究目前国内对《批判》的研究主要路径是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辨特征进行揭示、批判和重新颠倒。王东、郭丽兰明确指出,《批判》一书不仅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的系统批判,更重要的是对黑格尔国家哲学背后的逻辑方法和哲学体系的批判,是对黑格尔泛逻辑夸大普遍的、神秘主义的批判,这种一般哲学意义上的剖析是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的重要契机。[]李宏分析了这开拓性的一步揭示了黑格尔在社会、国家与法的关系上的唯心主义法哲学观,体现为马克思实现了在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突破和超越。[]可见,马克思已经明显表现出与黑格尔思辨性思维相背离的倾向,但是,对《批判》中马克思所体现出来的唯物主义立场的程度和意义,当前学界的看法各异。比如杨淑静、丁慧平从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角度认为,虽然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但这种抽象的理性批判依然没有找到克服国家和市民社会异化的现实道路。[]代建鹏则指明了马克思在这里其实坚持了《莱茵报》以来的理性批判主义,在借助费尔巴哈思想的基础上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的批判实则也是有限度的,只有当马克思意识到自己的批判只是黑格尔哲学的变体之时,才是马克思真正实现唯联盟物主义的转化之际。[]仰海峰也认为马克思并没有真正地理解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没有深入到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一哲学分析中,只是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才真正地超越了黑格尔,完成了对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由于尚未真正找到克服思辨性的现实工具,马克思仍遭遇着现实逻辑链条的缺口,无法实现对思辨逻辑的全面扬弃,因而,陶富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萌芽”[]等具有限定意义的词汇来标注《批判》的主要理论成果。所以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思辨性进行批判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完全实现从理性批判向唯物主义批判的转向,仍然可以被视为站在唯物主义的起点之上。思辨性是黑格尔哲学最浓重的色彩,这与他将哲学展开的起点定为“世界精神”或“绝对精神”密切相关。所以,马克思要实现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就必须首先对黑格尔哲学的思辨性进行揭示,也就是揭露其“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此时的马克思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批判的必要性,但一方面由于尚未完全与黑格尔思想真正决裂,仍在使用黑格尔的术语,故不可能做到揭露和批判的彻底性。另一方面,由于马克思用来批判黑格尔思辨主义的费尔巴哈思想有着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马克思尚未达到对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因而也只能局限在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想的冲击力度之内。但不容否认的一点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批判的力度如何有限,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正是在不断批判黑格尔的思辨传统中建立起来的,而《批判》迈出了第一步。关于国家政治哲学批判的研究□□“理性国家”观,将市民社会纳入到国家之中,成为国家理性的运动环节,马克思在《批判》中揭示了黑格尔这种逻辑的颠倒性。当前学界在对这一问题的梳理和研究上也有较多突破和创新。但在看到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清理和批判的同时,我们仍需要注意到黑格尔在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李娉就认为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理论和现代政治哲学方面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影响,马克思在这两方面既继承了黑格尔,又批判和超越了黑格尔。[]需要肯定的是黑格尔作为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无法做到与黑格尔思想的彻底决裂,而始终与其处在某种程度的思想关联之中。在黑格尔对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进行颠倒的同时,还有学者开始注意到,此时马克思已经对异化问题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和体验,并且试图对异化进行批判。朱学平认为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实则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的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20-05-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