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规划与管理小抄.doc一、填空题:1、 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功能的人类定居点。2、 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城市病)的问题。4、 (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5、 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城乡合治)的体制。6、 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7、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8、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9、 城市(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O10、 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规范化)渠道,避免非正式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11、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12、 西方国家城市权力的中心,既不在城市的议会、政府或法院,也不在城市的政党组织,而在城市的(商会)°13、 (副省级市)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的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11、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15、 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至视(公共政策)的使用。16、 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17、 就是因为城市(基本职能)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18、 (供给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形成利发展于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叶的阶段,强调不断提升城市的生产能力,包括工业产品、有形服务等多方面,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20、 (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21、 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22、 每个城市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索,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城市规划)的关键。23、土地(用途管制)的最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农111保护区的用途管制。24、 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H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道路)及污水处理。25、 城市成长管理是主要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26、 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相比,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城市经济是一种(集聚性)、综合性的经济。27、 城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经济责任制)的运用,调整城市经济活动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控制、协调经济活动的目的。28、 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在评价政府在与市场相互协作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各国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29、 城市财
市政规划与管理小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