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常德盛先进事迹材料.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常德盛先进事迹材料.doc常德盛同志先进事迹江苏省苏州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44年如一日,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带领蒋巷村民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治“穷根”、铺“富路”,使蒋巷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园,焕发出科学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树立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幸福乡村的蒋巷之路。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创业之星等称号,2002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一、始终充满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坚韧实干,带头苦干,是常德盛同志一贯的作风。这种对事业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源于他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热切愿望,源于他“一定要让蒋巷人过上好日子”的执着追求,也成为他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蒋巷村原来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86户人家,绝大多数住房都是泥土墙、茅草棚,那时人均年收入不到70元,村里35岁还讨不上媳妇的超过50%o1966年,22岁的常德盛走马上任后,喊出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宣言。他带领全体村民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累计投入劳动力6万余工,靠一根扁担两只筐,肩挑背扛,完成土石方50多万方。在蒋巷,常德盛那一辈人腿都有点罗圈,那是青年时代挑土压出来的。人压矮了,1700亩低洼地硬是填高了1米多,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吨粮田。蒋巷又通过放养绿萍增加田土肥力、合理密植等措施,使粮食亩产稳居苏州地区前列。直到今天,蒋巷仍是全省人均向国家出售粮食最多的行政村之一。蒋巷村兴办企业的道路并不平坦,一个急于求成的失误上了骗子的当,使蒋巷无端背上了200万元的债务。经受着巨大压力,常德盛没有气馁和退缩,他向全村人立下军令状:“只要有一口气,我一定要带领大家打好工业翻身仗。”虽然创业路上困难重重,但常德盛还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他紧紧依靠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倾听民意,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机遇。他带头四处推销产品,坐一辆长安面包车,披星戴月、日夜兼程,1000公里以内的行程都是当天来回。就是靠着千山万水走、千言万语说、千家万户求、千难万难磨,产品打开了市场。44年来,常德盛每年只在大年初一休息一天;早上上班,夏天不超过五点半,冬天不超过六点半。这些年上了年纪,才改为七点上班。搞农业,建坪造田、治水改土,他一边指挥一边干;上工业,他走南闯北跑业务,吃过闭门羹、掉过辛酸泪,一次车祸他左眼被撞瘪、牙齿错位、膝盖骨折,当场昏倒;发展旅游业,他力排众议,顶住压力,病倒仍坚持工作。蒋巷人最苦的年头,从来就没有过农闲,每天从早晨喇叭里唱《东方红》一直干到晚上唱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早上,蒙蒙亮中,村民们看见地里有个人影在晃。走近一看,竟是常德盛脱得只剩下单衣,在默默挑土填河。可以说,没有常德盛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没有“顺风时拼命干,逆风时拼死干”的一股狠劲、韧劲,就不可能有蒋巷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始终发扬求是创新的开拓精神在蒋巷发展的不同时期,常德盛都能把党的政策、蒋巷实际、群众需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善抓机遇、善创新业,从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强村富民之路。蒋巷治水改土之时,江南农村正大兴“革命的双季稻”,由于生产期短

常德盛先进事迹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