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乾务中心小学陈奇峰
课题: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知识性目标)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过程性目标)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给学生运用迁移、转化、类比的思考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创设相互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培养全员参与合作的意识。(情感性目标)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学具)六个不同的平面图形、白纸数张。
教学方法:课前自学、谈话、操作、交流、讨论、尝试、表演、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哪些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学生边说,教师边张贴图形)
2、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3、师:看着这些图形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让三位学生回答)
生:略。
4、师:今天我们就着重来复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两方面的知识。(板书:周长和面积)
二、学生自主回忆与课题相关的知识内容。
(学生组内互动)
(1)师:请同学们拿着平面图形的卡片,想一想对于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会了哪些?把你已经知道的和学会的说给你小组成员听,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
(2)师:再把你觉得难于理解的和还没掌握的地方提出来和你的组员一起解决,如还不会你就直接举手来问老师。
生:组内互相解决对方的疑难。
(全班交流,提出疑难解答。)
三、梳理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网络图。
1、交流:
(1)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各用哪些常有单位?
(2)对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的计算公式吗?请你拿出卡片把公式写上去。
(老师请几位同学将字母公式写在几个图形上。)
2、师:同学们看看我们已经会用公式计算哪些图形的周长了呢?(其它图形能计算周长吗?怎么样算?)
(可能:一生在平行四边形的图上写有C=(A+B)×2。)
3、师:我们以前在计算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时候没有用这公式,这个公式上怎么来的呢,你能说说这样写的理由吗?
(可能生会说:A和B分别代表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因为平行四边形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由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我想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也可以写成C=(A+B)
×2。)
4、师:说得真好,这位同学实际上是把以前学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方法大家都可以学习。
5、师:那三角形,梯形的周长,你能用这种方法类推出吗?
生:(回答略)
6、师:这六个平面图形每个图形都有面积计算的公式,那这些面积公式分别是怎么推导来的?请小组中每个同学选1-2种你喜欢的图形,借助你的卡片和你的组员交流一下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