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装大片之审美文化反思.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装大片之审美文化反思中国古装大片之审美文化反思学号:200791139011高校教师刘艳[摘要]:近年来为了进军世界影坛,获得世界电影大奖,一些导演掀起了中国古装大片的热潮,,这些大片不仅未得大奖就是在国内也没再得到很好的曰碑,其原因在于其对于中西方审美文化传统把握不足。[关键词]:古装大片大美审美文化传统内涵大片随着电影《卧虎藏龙》在国际上的盛誉,2002年以来,一些中国的大导演们纷纷进入了中国古装大片的行列。他们以中国古代为时代背景,以武侠故事为题材,以超强的明星阵容,上亿元的投资,高科技所造成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亮相于国内外影坛。然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大片公映后却未获得预期效果,不仅没有扬名世界,就是在国内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曰碑,这不得不让国人反思。究其原因有二:首先从审美的角度看,观众对大片的名不副实失望了。其次从文化角度看导演们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点把握不足。众所周知,艺术是对美的创造。从狭义上讲,艺术就是美学。美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理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美学所研究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标准“要比其它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更能代表某一文化的特性”[1]审美与文化密不可分,美的愉悦感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就此学界提出“审美文化”一说。审美文化包含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范型与审美的权力机制,这种审美文化首先是非个人的、公共的、集体无意识的;其次,它是个体审美活动的文化前提或前结构,离开了它,个体审美是不可能的;再次它对个体进行审美的教化、规训、引导、评价和限制,没有谁能摆脱它的影响,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永世不变的。电影是一门艺术,观众欣赏电影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电影是一种文化,它必然与传统文化相关联。因此,我们可以说电影是审美文化的一•种,就此而言:电影应该美,中国大片就应该有中华之大美;电影应该具有某种文化内涵,中国电影就应该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传统积淀。一中华之大美中国人对“美”有着独到而深厚的认识,“大”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美,木文称之为“大美”o这一点在“大”和“美”的语源处就有了生动形象的说明。《说文》云:“美,甘也,字从羊大”,“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o甲骨文中的大即指人,像一个人舒展四肢,正面站立。韩玉涛认为“美”字像一个大人头上戴着羊头或者羊角。这个“大”(大人)在原始社会里往往是有权利有地位的巫师或酋长,他在指掌这种巫术仪式时,把羊头或者羊角戴在头上以显示其神秘和权威。“美”字就是这种动物扮演或图腾巫术的在文字上的表现。因此,美的最初含义是“羊人为美”。“美”不但是个会意字而且是个象形字,随着社会的演进“羊人为美”的图腾扮演仪式不大举行,“大”字也从名词“大人”变成了形容词,有“巨大、硕大、伟大”之意.“美”之所以与羊有渊源是因为羊和人类早期生活有着重要的关系。羊在早期人类的巫术礼仪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羊又被古人视为神圣吉祥的动物,是图腾崇拜的对象。无论在真实的生活里还是在神圣的祭祀活动中,羊都具有重要的功用价值,可见“羊”同时意味着“善”。《说文》云:“羊,祥也。”并解释为“善”。善的古体字是一个羊字下面两个言,《说文》云“善,吉也,从言言从羊,此与羲、美同意”。因此“美”作为一个感性化的符号和概念化的语词它既指示一定的形式给与人的快感即羊大(人

中国古装大片之审美文化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