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固氮菌肥对尾巨桉的影响刘多敏二○一三年十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农业推广硕士刘多敏施用固氮菌肥对尾巨桉的影响 2013 + 密级 UDC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施用固氮菌肥对尾巨桉的影响刘多敏学科专业农业推广林业领域指导教师吕成群论文答辩日期 2013-11-24 学位授予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黄寿先 i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广西大学或其它单位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广西大学。本人授权广西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 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授权。□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作者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i 施用固氮菌肥对尾巨桉的影响摘要在前期工作筛选出优良固氮芽孢杆菌DL07菌株的基础上,本试验以该固氮菌株配制成一号肥、二号肥、三号肥、四号肥和五号肥等系列菌肥,作为基肥和追肥对尾巨桉无性系DH32-29进行造林试验, 并与桉树专用肥CK1及自配未接种固氮菌的复合肥CK2、CK3进行对比,对造林试验的测定数据按照菌肥基质、菌液培养基、菌肥含菌量等的不同分为4组进行归类,分析固氮菌肥对2年生尾巨桉林木的树高、胸径、林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以及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 1、基质为泥炭土、不含无机氮、固氮菌不同含菌量的菌肥一号肥(含菌量3×10 9-4×10 9个/g)、二号肥(含菌量4×10 9-5×10 9个/g)、三号肥(含菌量9×10 9-10×10 9个/g)与CK1(桉树专用肥)和CK2 (不含固氮菌)的对比结果,尾巨桉DH32-29的树高为CK2>一号肥>三号肥>二号肥>CK1,胸径生长是一号肥>二号肥>CK1> CK2>三号肥,林木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是一号肥>CK2>二号肥>CK1>三号肥,叶绿素含量是一号肥>CK1>二号肥>三号肥>CK2,脯氨酸含量是三号肥>二号肥>一号肥>CK1>CK2,硝酸还原酶活性是一号肥>CK1>三号肥>二号肥>CK2。除硝酸还原酶活性外,其余各指标的各处理间方差分析均没达到差异显著的水平, ii 说明以泥炭土为基质不含无机氮的固氮菌肥与对照肥具有同等肥效。 2、施用基质为腐熟木薯渣,菌肥的含菌量9×10 9-10×10 9个/g, 不含无机氮的四号肥与自配的复合肥CK3及桉树专用肥CK1相比, 2年生尾巨桉林木的树高、胸径、林木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都比 CK3及CK1低,叶绿素含量是CK3>四号肥>CK1,脯氨酸含量是四号肥>CK3>CK1,硝酸还原酶活性是CK3>四号肥>CK1。除叶绿素含量外,其余指标的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均没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说明以腐熟木薯渣为基质不含无机氮的固氮菌肥与对照肥的肥效相当。 3、肥料基质为泥炭土、含菌量相同的三号肥和五号肥,培养固氮菌的培养基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阿须贝培养基进行对比。林木胸径、林木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都是三号肥>五号肥,而树高生长则是五号肥>三号肥。对林木生长的促进效应看,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的菌液配制的菌肥优于阿须贝培养基。叶绿素含量是三号肥低于五号肥,脯氨酸含量则是三号肥高于五号肥,两种菌肥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基本持平。各项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均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证明用做菌肥的固氮菌DL07在该两种培养基中培养对肥效无显著影响。 4、三号肥和四号肥是以泥炭土和腐熟木薯渣为基质配制的菌肥。二者比较结果是:尾巨桉林木平均胸径、林木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都是三号肥大于四号肥,平均树高四号肥>三号肥。对林木生长的促进效果看,以泥炭土为基质的菌肥好于腐熟木薯渣基质。三号肥的叶 iii 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四号肥,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是四号肥高于三号肥。方差分析结果,两处理的林木单株材积和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差异极显著,其余各项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证明用做菌肥的基质以泥炭土为好。 5、本次试验配制的5种菌肥对尾巨桉DH32-29无性系的生长作用:树高生长方面是5号>1号>4号>3号>2号;而胸径生长是1 号>2号>3号>4号>5号;林木单株
施用固氮菌肥对尾巨桉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