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蒙药治疗胃病的体会.doc关于用蒙药治疗胃病的体会摘要:寒性病和胃溃疡是蒙古族聚居区常见病。蒙医认为胃部寒性病均属于“巴达干”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不良影响出现偏盛、偏衰或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失去相对平衡而导致的疾病;胃溃疡是由于胃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组观察病例是因饮食不规律或饥饱等引起,多数病例是从事体力或农牧区的农牧民。本文将采用五味一清浊散和壮西-6味散进行对症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蒙药;寒性胃病;胃溃疡;:一般资料木组病例共计65例,均为门诊病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平均41岁,儿童多见,病程1周至数年。在自用药无效的情况下,来我院就诊,经过理化检查均确诊为寒性胃病,属“巴达干”失衡所致的疾病。其中胃寒、胀满、暧气者43例(%);疼痛、消化不良者22例(%)。治疗:所有病例都经门诊理化检验,仪器分析确诊。均给口服同一种药五味一清浊散,每日2次,每次2g或可每日3次,每次2g。服药期间忌酸、冷食物,胃部保暖。方剂组成该方出自《至高要方》由石榴35g,肉桂5g,豆蔻5g,草芨5g,红花20g配合而成,其研细末,制成散剂备用;方解该方功能温胃益火、化滞除湿、温通脉道,使精华得以正常转化畅行,揭开隐热掩蔽。临床主治精华不消化,巴达干黏液阻于脉道,食物不能转化为精华,寒热合并,胃火衰退等症。方中石榴味酸、性热、能温胃增火、祛除巴达干,为主药,红花清肝热、增强体质为辅药;革芨消食,调节体素,肉桂祛除巴达干寒邪、益胃火,豆蔻消食,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不但祛除巳达干,又不生热,平衡体内寒热,使精华等七素安置复位。:服药2周后症状消失。显效:服药2周后症状改善。无效:服药2周后症状未改善。经2周左右治疗,65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8例胃寒、胀满、暧气者一次治愈(%);显效15例(%);无效未见,%0胃痛、消化不良治愈13例(20%),显效9例(%),无效未见,%O从两组病例看该药对寒性胃病诸症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无副作用,总有效率100%。讨论:蒙医的“巴达干”属于蒙医理论五元中之土、水元素,它具有重、寒为主的七种特性,因而发生病变时,表现发病缓慢,变化小,疼痛轻,病程长,不易治愈等特点。在临床上多见于儿童,巴达干体质者和对巴达干之某些条件尚未适应者。临床上对胃巴达干以石榴、草芨为主;对脾以草果为主;对肾以豆蔻为主。此类组方多以增强胃火、祛除巳达干寒邪,开胃助消化等药物组成。在治疗上确诊准确应用上述药物均能收到很理想的疗效。:本组45例患者不分组,来源于用蒙医治疗的病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3〜44岁,经临床诊断及X线钥餐检查均显阳性,为胃溃疡特征;经胃镜下溃疡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显示,病程最长者两年余,最短者仅月余。表现:所有病例均显示周期性腹痛明显,上腹无包块,全身症状轻,制酸剂可缓解疼痛,但不能根治。治疗:壮西-6味散组成药物采用本院生产的壮西-6味散(属内部制剂批文)。由方解石(锻)100g,川木香50g,红花80g,草芨30g,±木香50g,白蔻30g组成;共研
关于用蒙药治疗胃病的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