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故事:韩信背水立阵韩信【韩信背水立阵】公元前204年秋天的一个深夜,在河北井陉口几十里的山洼子里,驻进了韩信的几万人马,他们是经过三天三夜急行军才赶到这里的。趁将士们小憩之际,韩信把副将张耳叫到身边,一起商量破赵之际。这次行动,是韩信向刘邦提出的战略计划,北伐代、赵和燕国,向东击齐,南下截断楚军的粮草供应,迂回包抄项羽。刘邦十分赞同这个计划,并派张耳随韩信一起出征。张耳原来做过赵国的丞相,又做过十八王中的常山王,一直住在赵地,对那一带的地形相当了解。临出发前,刘邦再三叮嘱韩信,遇事多听听张耳的意见,韩信表面上答应,心里却在想:“那得看什么事了。”他知道,张耳是个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平庸之辈。韩信的人马以势如破竹之势,一举打败了代国,又向赵国进发,把部队开进了赵国的腹地。赵国早就得到韩信要来奔袭的情报,可赵王也不把韩信当一回事。赵国有个善于用兵的将军叫李左车,他认为韩信远道奔袭,井陉口是必经之地,那里道路相当狭窄,车马不能并行,连装粮草的大车也很难进来。等到韩信一钻进那只口袋,他只须带三万人马,从小路包抄过去,来个两头夹击,就能置韩信于死地。赵王听了哈哈大笑,指着李左车道:“你呀你呀,怎么忘了兵书上说的‘十则围之,倍则战之’的古训呢!对韩信这点微不足道的兵力,怕什么!要知道,我们有二十万大军哪!”赵王根本不愿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李左车心灰意冷,再也不说什么了。这个消息很快让韩信派去的探子得知,韩信听了,心花怒放。但内心又不禁暗暗佩服那个从未见过面的李左车将军,将来倘有,一定得朝他连拜三下,尊他为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迅速整顿好队伍,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井陉口。刚驻扎下来,张耳已把这一带的地形细细察看一番,他发现井陉口没有水源,万一被赵军围住,是坚持不了几天的。他向韩信建议,选个背靠山陵,前临水泽的地方安营扎寨。韩信弦外有音地说:“张耳将军,将士们日夜兼行,够累的了,既然驻扎下来,就别麻烦了。”张耳还在坚持:“韩将军,我对这一带了如指掌,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我们被..”正说着,几位副将走进大帐,一致要求另换地方驻扎。韩信一口回绝。其中一位将军动情地说:“韩大将军,难道你忘了当年的流浪生活,忘了你在河边讨饭的日子?..”韩信听了,一肚子不高兴,瞪了那将军一眼,那位将军也不知趣,继续说道:“倘若我们被赵国打败,全军覆灭,国破家亡..”“别说了!”韩信勃然大怒,“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罗里罗嗦的,还不给我退下!”几位将军只好呐呐而退。当天夜里,韩信又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命他们每人带上一面小红旗,穿过山间小道,绕到赵军背后,埋伏在山沟里等待命令。张耳百思而不解,但也不敢多问。三更天时,骑兵们要动身了,韩信吩咐道:“天亮之前,赵军必定会向我们进攻,等他们一离开军营,你们立即冲进去,拔掉他们的旗帜,换上手中的小红旗。”他转身命令张耳,快给他们分发干粮,待明日打败赵军,一定让全军将士举行一次丰盛的会餐。张耳摇头苦笑,心里却说:“唉,敌众我寡,是吉是凶,是生是死,还不知道呢!”韩信看他那副模样,在他手心里捏了一下,意思是叫他沉住气,可张耳那颗悬着的心怎么也落不下来。两千名骑兵出发不久,韩信又派出一万人马,开到井陉口附近的绵蔓河以东,绵蔓河水深流急,韩信叫他们紧靠河旁,背水为阵。这阵势很快传到赵王那里,赵王笑歪了嘴,得意洋洋地说:“韩信呀韩信,你连这都不懂,还带什么兵,打什么仗哟!”因为背水立阵等于切断了自己的后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正是兵法的大忌。立在一旁的李左车却捻着胡须,默不作声。他想,韩信也非等闲之辈,难道这最普通的常识都不懂吗!这其中必定有问题。其实,这正是韩信用的计策。天麻麻亮时,韩信使下令向赵国发动进攻,隆隆的战鼓把大山惊醒了;震耳欲耷的喊杀声把满山的鸟儿惊得四处飞散。赵国的大将陈余等待已久,只见韩信的主力将杀出来,立即指挥赵军迎战。他们依仗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猛攻,而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来势凶猛,势如排山倒海,把韩信压得抬不起头来,实在招架不住,只好败下降来;阵地上扔满了韩信部队丢下的战马、盔甲。骑在一匹黑马上的陈余高喊着:“将士们,冲呀!活捉韩信,论功行赏!”赵军的军队铺天盖地地向韩信的败兵猛追而去。韩信无心恋战,带着人马一直朝后退,退到绵蔓河边,便无处可退了。河面上白浪滔天,没有一只渡船,看不见一只水鸟,韩信纵身跃上一块矶石,大声道:“将士们,如果我们杀不出一条生路,就会被河水淹死,反正是死,倒不如拼上去,以死求生!”将士们只感到一股热血涌遍了全身,回转头来,呐喊着冲入敌阵。一人拼命,十人难挡,更何况万人拼命呢!他们在韩信的鼓动下,挥刀舞剑,杀得赵军血肉横飞,抱头鼠窜。不一会,赵军便吃不住劲了,正想撤回军营,回头一看,自己的营垒上竟然出现无数面汉军的旗帜,在陽光下发出耀眼的光彩。赵军的将士们以为自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背水立阵 韩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