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找最大公因数.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五年级组杨军英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5-46页二、教材分析本课向学生提供了直接呈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即乘法算式的方式,同时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公因数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形式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找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但不要归纳成固定的模式让学生记忆。对于找公因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从方法上作进一步指导。三、教学目标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基础上的再续学习。本课时就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探索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知识与能力: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从中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四、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列举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五、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六、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找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以及不断地中验证得到的,所以整节课学生个性得到发挥,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七、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形成概念1、请你找出12和18的所有因数。2、观察12和18的因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随着学生的回答师随即板书出“12的、18的、12和18共有的”等词语)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找最大公约数)(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用各自的方法寻找,并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答案)生1: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12和18公有的因数有:1,2,3,6。12和18的最大因数是6。(师随即点拨:这种方法叫做列举法。)生2:我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找:12=(1)×(12)=(2)×(6)=(3)×(4)18=(1)×(18)=(2)×(9)=(3)×(6)生3:我先找出12的因数:1,2,3,4,6,12;再从12的因数:1,2,3,4,6,12中找出是18的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ZZQ12
  • 文件大小290 KB
  • 时间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