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質量管理一定義1標準是指為在一定範圍內獲得佳秩序,對重復出現的事務,,不僅指產品要求,還包括過程質量,服務質量,質量體系要求,環境要求,,,質量等級3質量管理對質量進行控制組織,指揮和協調的活動它包括制定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為實現質量目標所進行的質量策劃,質量控制,,但是它由最高管理者領導,,是組織管理的中心,組織管理還包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安全管理,健康和衛生管理,環境管理等,,,包括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二質量管理發展的三個階段1專職質量檢驗階段(20世紀初至30年代)20世紀初,美國人泰勒提出了專職質量檢驗理論,即把質量檢驗部門從生產部門獨立出來,以行使質量監督和檢驗的職能,當時主要是對產品質量進行事後把關,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場2統計過程質量控制階段(40至50年代)20世紀初,費希爾提出了方差分析和實驗設計理論為統計質量控制奠定了數理理論基礎,此後休哈特和道奇分別提出了過程控制和抽樣檢驗理論,這就為統計質量控制奠定了理論基礎,統計過程質量統計強調預防為主,數據說話3全面質量管理階段(60年代開始)全面質量管理的主要人為費根堡姆和朱蘭,全面質量管理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是通過讓顧客滿意,組織和相關方,,,,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和交通的快速進步,帶動了國際商務活動的空前發展,它包括易貨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等國際間的貿易;以產業資本流動形成國際間的直接投資,,世界貿易增長率一直持續快于世界產出的增長率,,”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在競爭和合作中尋求發展”,為了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世界上許多國家者制訂了比較高的市場準入制度,即以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必須符合某種標準要求的,商品的廠商方可進入市場這就涉及到生產廠商的合格評定問題,,但任何技術標準都不可能將顧客的全部要求和期望在使用中者作出規定,而且產品質量的形成涉及到產品的壽命周期的諸多環節,特別是現代產品技術含量高,不合格產品將帶來嚴重後果,所以顧客要求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資格論證”問題,,當證明符合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要求後,便確定其為合格的供應商,給以注冊,,已經成為廠商贏得客戶,,,加拿大1979年首次提出一整套質量保證國家標準,隨著國際技術經濟合作發展,要求各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一致,以便成為合格廠商評定的共同依據,目前風行世界的ISO9000族標準,,傳統的被動的關稅壁壘將慢慢削弱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以技術標準為主的非關稅貿易壁壘,這其中包括”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如一些玩具,建築材料要進入歐盟市場必須獲得CE標志,,一些發達
ISO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