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对血糖达标治疗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对血糖达标治疗的影响.doc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对血糖达标治疗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频率对HbAlc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892例糖尿病患者的HbAlc的检测结果,依检测次数分为4组:组1,1年以上检测1次HbAlc;组2,1年内检测1次;组3,每半年检测1次;组4,每3个月检测1次。比较各组间HbAlc的水平。结果组1共542例(%),组2共237例(%),组3共87例(%),组4共26例(%)。随着检测频率的增加,4组的HbAlc值也随之降低。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高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频率;血糖达标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易出现严重的大血管和微硬化血管硬化等并发症,为了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应积极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作为2型糖尿病的监测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患者的检测频率不同是否对血糖控制达标有影响,我们对此做了如下观察。1资料与方法1对象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8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UbAlc的检测结果,依检测次数分为4组:组1,1年以上检测1次;组2,1年内检测1次;组3,每半年检测1次;组4,每3个月检测1次。2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WTO1999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方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PRIMUS公司生产的PDQ全自动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高压液相层析法测定。;4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F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2结果1组血糖控制达标情况见表2。检测频率低的组1不达标率很高,在70%以上;%02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见表3。3组合并脑卒中、冠心病情况比较见表4。3讨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指出: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二各国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都对HbAlc有着明确的标准,2005年TDF全球糖尿病指南的标准为<6.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标准为然而,血糖控制不达标己成为全球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统计8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IlbAlc>7%%,>%%,符合我国目前仅有不到3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现状[3]。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对医生和患者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不充分,不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治疗方案不能及时更新,联合用药比例不够等。本文观察到HbAlc检测频率低的组达标率远较检测频率高的组低;而且,随着HbAlc检测频率的增加达标率也明显增加,平均HbAlc水平也随之下降。HbAlc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一旦结合即不易分离,只有随着血细胞的代谢而消失,在细胞凋亡前,血中HbAlc的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IlbAlc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d,因此,HbAlc水平反映的是检测前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换而言之,HbAlc应当每3个月检测1次。只有及时发现HbAlc不达标,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HbAlc长期、持久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和因糖尿病引发心血管并发症所造成的死亡率有密切的关联。据英国剑桥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对血糖达标治疗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