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考.doc绥阳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考杨春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和应用、构建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三项目标任务。《纲要》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也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的革命性的影响。由于绥阳财力十分薄弱、教育信息化规划不及时、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等,造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薄弱,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结合绥阳县情就教育信息化建设薄弱的成因及应对策略谈谈自己的见解。一、绥阳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一)计算机教室建设现状全县15间乡镇中心小学,仅有计算机教室8间,其中视坝、茅坯、青杠塘、宽阔、小关、大路槽、坪乐7个乡镇中心学校无计算机教室。只有2004年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建成一间远教室,用于教学。县直小学3间,只有2间计算机教室,其中育红小学无计算机教室。全县共有27所中学,仅26间计算机教室,其中金承中学、野茶中学无计算机教室。2、计算机配置现状在建有计算机教室8间乡镇中心2间县直小学中,计算机台数在50台上(含50台)的只有洋川小学、城南小学2间,其余小学均在20—3。台之间,且设备严重老化。根据2010年《贵州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标准》,小学计算机生机比应达16:1,而绥阳县仅达57:1。在建有计算机教室26间中学中,有20间是2004年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建成的,每间教室只有30台计算机,经过近8年的运转,多数计算机已经不能使用,有18间学于2011年12底在县财政局办理了报废手续。根据2010年《贵州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标准》,中学计算机生机比应达1。:1,而我县仅为37:1。由于本县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和计算台数配置严重不足,导致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只能停留在课表上,许多学校计算机课只能改为其他课程,没能真正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造成学生信息素养缺失。信息素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信息技术能力也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也就是掌握了一个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加强计算教室建设,按规定比例配齐学生计算机台数是迫在眉睫,是促进我县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二)教育系统城域网建设现状目前,周边县都已建成了进入口容量大小不等的城域网,但绥阳县教育系统城域网建设工程还是空白。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可以解决教育资源库、电子办公、教育系统视频会议、数字图书馆、学生学籍管理、校安监控、“班班通”等,教育行政管理和现代教育与学科的教学整合的一系列问题,它是促进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因素。如四川省绵竹市的“万兆骨干、千兆到校、百兆桌面”的新教育城域网建设,就加
绥阳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