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摘要:诚信是道德规范与法律原则的统一,在学术和民间领域都具有共同的价值内核。诚信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其发生发展的渊源广博而又相对集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诚信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核。关键词:诚信内涵文化渊源传统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我们在着力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党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建设市场经济的今天,都十分强调人的思想素质的塑造和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就强调了“明礼诚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一系列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对诚信建设的重视。深刻认识诚信的内涵和其深远的文化渊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诚信的内涵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对诚信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是我们宣传、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究其概念的内涵和实质。一、文字内涵从文字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的意义,是从其它角度作进一步认识的基础。诚信是一个合成词,是诚实信用的缩略称谓。诚,《说文解字》解释为:言部诚cheng2信也。从言成声。《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诚”字由“言”和“成”的组成确有深刻的意味。《新华字典词典》的解释是:诚<形>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sincere;honest]诚chéng①真实的(心意):~心~意。②实在;的确;~然。。《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朱熹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可见,诚就是实际有、实际存在、真实无妄的意思。信,《说文解字》解释为:言部信xin4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息晋切,说话关系到做人,“人无信不立”,不讲真心话,何以成人?诚即信,信即诚,两者的意思是相通的,拥有共同的本质:从言,强调语言表达在个人品质中的表现。“言为心声”,说出的话与内心意思、心理动机相一致,才能称为诚信。《新华字典词典》的解释是:信<形>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honestsincere]⒈诚实,不欺骗:~守。诚~。讲~用。言而有~。⒉确实,可靠,不怀疑:~赖。可~。相~。~而有征。~誉第一。⒊敬慕,崇奉:~仰。~奉。~徒。……⒌凭据:~物。印~。《墨子经》中说:“信,言合于意也。”《白虎通?情性》中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国语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