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在新医改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来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已成为医院发展的新课题。本文阐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剖析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和对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领导的重视起关键作用。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依据,信息化建设是实施内部控制的载体,而内部监督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保障。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措施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中央八项规定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章立制,实现单位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医疗机构,是提供公平医疗、服务病患的事业单位,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又如何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融合呢?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地规范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活动,提高医院内部管理质量,进一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的机制建设。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事业单位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顾名思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就是一个目标科学、过程规范、措施得当的管控体系,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长效保障机制。公立医院推行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一是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优化办事程序,是提升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二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公立医院承担着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的职责,建立严密的制约机制,使交易在阳光下进行,规避违法乱纪行为,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三是节约管理成本。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度,固化管理程序,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四是其是反腐败倡廉的重要举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大大减少管理上的漏洞,降低贪污受贿的概率,形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宣传公立医院的战略目标往往围绕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质量的提升、科研教学的发展三方面展开,导致很多医院管理者意识不到内控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内部控制既不能给医院带来声誉和威望,又不能体现经济价值,相反还要投入大量的管理成本,忽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其他部门对内控的认知程度也不足,认为内控就是财务和审计部门的工作,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内控实施的主体。甚至有人认为内部控制是对自己的监督,故而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内控工作。(二)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健全由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晚,对业务流程以及风险的把控不到位、不全面,加上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公立医院都面临着内控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的问题。部分医院内部控制手册没有依据医院的战略目标动态区分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