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蔡秀荣一、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难点: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突破重难点措施: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饿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评价。《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教学过程:温故互查: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设问导学: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生:齐天大圣孙悟空。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5毫米有多长?生:1分米有多长?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一)、认识毫米(1)猜测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2)讲解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平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板书)出示毫米定义:(3)感知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