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教育分析.doc职校德育教育分析=1=11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当学生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的交流和了解增多,如果道德教育是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而广大的高职学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象,对待书本中的现成的理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想法,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提问,有时用“你不懂这些”来搪塞,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答。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当今世界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的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因此,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其次,忽视了青少年的时代特征。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各方面变化巨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而且,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作为社会中的学校,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最后,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高职院校的德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不停的灌输政治理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树立政治的信仰,反而有可能有副作用。内容脱离当前的实际,方法必然是教条主义的,脱离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死记教条,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1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当学生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的交流和了解增多,如果道德教育是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而广大的高职学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象,对待书本中的现成的理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想法,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提问,有时用“你不懂这些”来搪塞,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
职校德育教育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