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台湾后现代后殖民文化研究格局现当代文学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台湾地区的“后学”研究经过近 20 年的努力,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格局。从事后现代和后殖民的学者主要有罗青、廖炳惠、蔡源煌、邱贵芬、廖朝阳、蔡铮云、张小虹、陈儒修、曾庆豹、邓元忠等, 台湾的后现代诗人作家代表有夏雨等, 剧场创作者有钟明德等, 郑明利主编过一些后现代主义方面的书, 孟樊写过台湾后现代诗学方面著作。近年来, 关注后学问题并从事后学研究的学者多了起来, 不限于人文科学领域, 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化领域亦有新的拓展。其成果表征为翻译了不少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方面的文章,并出版了一些论著和文集, 但直接就后现代后殖民主义问题撰写的专著却很少见到,大多是个别就西方后学某个专家(如德里达等) 或课题进行研究。发表“后学”论文相对比较集中的刊物, 主要有台湾大学外文系的《中外文学》和《当代》等。本文主要打算通过对台湾地区的后学主要人物思想的探讨,对其“后学”地图和最近概貌有所了解,以展开进一步的思想对话。一台湾的后现代主义路标罗青的《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于 1989 年在台湾五四书店出第一版。这部翻译和介绍性著作, 是中国学者较早的学术翻译和研究著作, 能够使人对当代西方和中国大陆港台的后现代地图有一个基本了解,值得重点评说。(一)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艺术。罗青[1] 的代表作《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共分为七部分。其中:“导言”, 作为后现代主义研究纲要, 分别简介欧美各国的后现代学术现状和学者思想, 同时对台湾地区的后现代主义者和基本研究状况加以坐标式的定位, 使人能够获得某种总体印象。“文学篇”, 主要翻译美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伊哈布· 哈桑《后现代转折》中的一章, 使人能大略看到哈桑的思想。“艺术篇”,则主要翻译介绍莫道夫《后现代主义绘画》的思想。“哲学篇”,全书翻译了利奥塔德的重要著作《后现代状况》,可以说,正是利奥塔德这部重要的后现代著作的最早译介, 使得罗青这部书具有了较厚重的学术含量。其后,“本土篇”, 对台湾地区的后现代状况以及艺术发展作了一些描述。“年表篇”, 则对欧美的后现代阶段和台湾地区的后现代状况大事年表加以罗列, 使人能清楚地在时间的推移中把握到西方后现代和大陆台湾后现代的发生发展和基本轨迹。最后,“附录篇”列出了两篇对罗青该书的书评。在导言中, 罗青简要地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在欧美的基本发展态式, 以及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学者著述, 然后概括地说明台湾地区的研究状况。就台湾引进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表而言, 罗青认为,“台湾大约在 1980 年左右, 开始引进‘后现代主义’式的说法。最显著的标竿是当年出版的《第三波》。……此后, 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诗歌、建筑、绘画……等等讨论, 亦相继出现,在 1986 年左右达到高峰。该年, 美国方面研究后现代文化的重要学者如詹明信及哈山, 先后多次来台北访问讲学。使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及问题, 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2] 尽管美国的“后学”理论家到台湾并引起后现代文化艺术的论争, 但是在台湾地区是否进入后现代的问题上尚存在着颇为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有些则认为还停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间。这反映了台湾近几十年存在着农业、工业、后工业三者混杂的状况和处于走向后现代的过渡时期。在这种过渡时期中, 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一种对当代社会的阐释方法, 对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的社会转型进行描述, 甚至以后现代主义观点回顾中国历史文化, 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做出新的解释。正是这种泛后现代思维方式,使得罗青认为,中国古代已经有后现代因素了。“中国书法在唐太宗时,便出现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这样的作品。这是唐僧沙门怀仁把当时公私收藏的王羲之书法, 先加以复制, 再用剪刀将之解构成个别的单字, 然后重组成一篇新的文章。从此出现的画谱及彩色套印笺谱, 都是利用这种复制、分裂、重组的模式来制作的。明朝出现的城市造园, 也充分的利用了此一记号学式的模拟复制手法, 把三度空间及二度空间中的各种资讯单元, 复制重组, 形成了中国最早期的后现代式建筑风格。”[3] 在这里, 罗青大胆地将后现代的复制和拼贴手法, 往前推到唐代或明代。但是问题在于, 后现代不仅是一种复制重组的技术, 而且是一种在后工业信息社会中出现的大规模的信息传递方式, 一种整体性对传统思维方式的颠覆方式, 简单地说中国唐代书法明代建筑已经“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后现代式”风格, 恐怕会出现很多理论难点, 而且这种过分地将西方他者理论本土化, 也要冒一些时间空间上的巨大文化差异的风险。在本土篇中, 罗青用了三讲的篇幅展开自己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其中第二讲《台湾地区后现代状况》,较全面地阐释了台湾后现代状况。后现代文化是后工业社会的反映,其知识发展的方式获得新的突破, 社会的价值观及生活形态朝向多元主义迈进。在思

台湾后现代后殖民文化研究格局现当代文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