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立性人格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立性人格研究综述.doc自立人格研究综述小学教育1201班江南大学教育学系江苏无锡 214122摘要:自立人格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是人格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分,是“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日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疽'在自立人格系统研究的短都历史里,已有多位学者对于自立人格的意义及作用做出了研究。本文主要说明日立与自立人格的概念与研究现状以及自立人格对于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于大学生现实问题解决以及对于大学生无聊、无聊倾向的影响。关键词:自立,日立人格,时间管理,现实问题解,无聊倾向。(self-supporting)是一个常见的中国化概念,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自古以来大量学者把自立视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或道德品质,并把它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家庭培养、学校教育、国家外交、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领域。国外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因此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关注得比较多的是与自立关系密切的自主(autonomy)>独立(independence)和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等概念(夏凌翔、黄希庭,2004)。从春秋战国时起,自立一词就开始就频繁地出现在我国的文献中。我国学者夏凌翔、黄希庭(2006)对我国古籍中自立涵义的概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古籍中对自立的使用主要是从个体自立、事物自立、针对它物与他人的自立以及国家自立四个方面进行的,每个方面又包括多种具体含义。其中个体自立是古籍中自立涵义的主流和重点,自修与立身是其基本内容,强调道德与人际联结(相互依赖)是其特点。古籍中的自立人格特征可以分为主动、道德、独立和其他四类。(品格)、意识、精神、独立、主动(需要、动机)、道德、辩证、过程、能力、态度和行为等角度对自立概念及实质进行探讨。如:苏蓉(1998)认为自立是把握前途命运的精神品格;赵炳华(1998)认为自立是一种精神;傅惠文(1999)认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邹晓燕(2000)认为自立即自我依靠,相对于依赖,是独立性人格最基本的特征;郭法奇(2000)认为自立是个体成长中最基本的心理需要;黄希庭、李媛(2001)发现自立意识的产生往往是和个体希望战胜困难与挫折有关,指出自立其实是既独立又依赖的,绝对的抽象自由是不可能的,并将自立定义为“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康健(2001)将自立视为一种个性,一种挑战人生苦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认为自立是逐步形成的,并强调应注意在IH立基础上建立相互依赖关系并处理好自立与合作、自立与责任的关系;夏国英(2002)认为自立人格是独立型人格发展的第三种历史形式,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李媛(2002)认为自立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环境取得协调一致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个体的发展而发展,而自立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实际做到的”与“自己应该做到的”之间的差距的认识;钱文玉(2004)指出自立是良好的人格品质之一,是人格品质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夏凌翔、钟慧(2004)在对自立的研究中,把历史上对自立涵义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孔子“社会取向”的自立观、陆象山“个人取向倾向

自立性人格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