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民间故事拾遗》(四) 龙涧潭的长流水很久很久以前,位于赤溪镇东南部,距村庄百米的地方,有个神奇潭壑的传说。相传,这沟壑在古时候经风雨的冲刷后,而残留下一个深潭。冬天眺望雾气朗朗升起,四旁拥有众多的林木,鸟语花香,夏天更是人们乘凉、游泳的好去处。不知何故,有一次,七条巨龙腾云驾雾到这潭里,此龙挺有灵性,当一闪珠,不到片刻间,就会乌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雷雨。后来由于被某村妇女将洗衣污水倒下, 流到此潭中,造成龙腾飞而去,唯独一头龙正在睡觉未醒,被污水毒掉眼睛,未能腾云驾雾,为此一直困眠在此潭里。但是,这头巨龙,同样能显赫,每次一闪珠,顿时天空乌云滚滚,随后就下起大雷雨。潭左下方,有一个洞口,直通东海, 一般在此潭游泳,谁都不敢轻易往洞里钻,只是用绳子绑在身上后方能游进洞里, 但也不敢进去多远。据说,这里就是那头龙的藏身之处,惊动它就会下起大雷雨, 为此,许多外地人,遇到天旱之年,他们就会到这里点香祈雨,至今仍有此举动。传说归传说,这里的水源真的没有涸过,因此,今天赤溪镇自来水,就靠其水源供水,同时给赤溪村解决了生活食水的困难问题,望龙涧潭之水长流不止吧! 牛眠岗的传说牛眠岗,又名牛尾岗,座落在赤溪东南部,距村约百米,从尘封泛黄的傅氏宗谱中,断断续续地记载着族人的兴衰起落。在明嘉靖年间,就有傅氏先民在此山岗处放牧牛犊,悠然自得。这里绿树翠柳依依,鸟语花香,就像色彩绚丽的田园山色画卷,让人恍若身临桃源仙境一般。一年隆冬,寒风刺骨,傅氏恭二公,在这里放牧一群牛犊。突然间,天空飘下大雪恭二公片刻不知所向,整座大山被皑皑大雪覆盖得一派茫茫。说来也奇, 惟有一个约 500 平方米的地方没有积雪。这时牛犊们争先恐后纷纷往此处挤去, 后来此山岗就被人称为“牛眠岗”了。当时赤溪这一带还没有什么建筑,傅氏先就在此开基。后来,当戚继光平息倭寇后,因旧时风水之故,又在这山脚下,盖起一座“傅氏祖厅”,如今遗留下的祖厅飞檐斗拱,依稀可窥其当时的规模与精巧。此后,这里按地形划分为四境,每境均设供奉神明。在当今赤溪南阳角,虽经沧桑,比不上其他的城池那么雄伟壮观,气势恢宏,但它却以同样默默地铭记着历史。为民除害的林公林公祖庙位于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每年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期间,就有闽东五县(市)信众聚集在这里拜谒林公真身,迎接林公神灵,最多时,一天达万人次,整天香烟缭绕,铳声震天,热闹非凡。尤其是蕉城人更是十分敬佩林公, 乡下民间都把林公当为救世神明来信奉。据说,林公名祖亘,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出生,祖籍芹洋境溪乾头(今属福安市溪潭镇)。从小就能武善射,早年失去双亲。嘉定五年,亘游乡间,踪至杉洋境,被詹兆源所留,这年才十五岁。他在詹家茁壮成长,神勇无比。六年后(即嘉定十一年间),传说,当时杉洋展旗山老虎凶猛,全村人弃耕不敢外出,于是他率众勇除虎害。时值午时许,狂风刮起,群虎四出,村人骇而逃之夭夭。唯祖亘铁骨铮铮,镇静自若,当虎猛扑过来时,他臂落拳出如流星,犹如岩倾,人往虎迎,最后连毙三虎于地。此后,虎患顿绝。淳佑元年,野猪为害,民往驱之, 反受其害。祖亘审时度势,发明大排铳,轰震驱之,兽闻响声,逃之夭夭。淳佑七年,福宁各地邑瘟疫严重,遍地哀鸿。他精通医药之理,积善为施,设坛驱疫, 指草为药,普救众生,尊为神医。传说,林祖亘曾化作神和白马王展开一场生死搏斗,苦战了一天仍胜负难分, 双方决定次日再战。当夜他托梦给村民:明晨村外天空有红与白两只乌鸦相斗, 坐观者应齐喊“红赢白输”以助阵威。村民待天亮后,聚集在一起,都谈及昨晚梦的经过,个个称奇。果然清晨时天昏地暗,两只乌鸦在空中你来我往,相斗激烈。这时屏南程氏担锣,宁德本境坎下村周氏担咳(音:陶器)路过此地,程、周捶锣打咳,村民也齐喊“红赢白输”,值此,白乌鸦终于一败涂地。胜后,林祖亘飞身上树,嘱观者置刀椅,地布符圈曰: “吾坐刀椅溅血为神,血溅圈内保佑杉溪, 血溅圈外保佑五邑。”因此,深得百姓敬仰,香火不断。明咸化八年二月,明宪宗皇帝敕封祖亘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候王。”官岭村名的来由官岭位于赤溪镇东北部,距镇辖区约 20 华里。这里悬崖峭壁,路窄惊险, 不知经历过多少年代,终于在陡峭的石壁上打出几十级台阶。因地势险峻,农夫们挑东西路过这里时,都要扶着峭壁而过,而坐轿的人经过这里更是要下轿行走通过,因此,人们就称这里为“下轿岭”。那么“下轿岭”后来又是怎样被称为官岭呢?原来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村有个吴氏先人任布政司官职。有一次回乡,坐着轿子,一路上吹吹打打。当队伍到了“下轿岭”时,一位轿夫不小心滑了一跤,连人带轿快要滚下山崖时,只见这位轿夫在这一手抓住岩壁,一手抓住轿子,最后才使这轿子安然脱险。如此看来,即使文官的轿子路过这里,武官骑马路过这里,也要下轿、下马。官岭这个村名就慢慢地传开了,并沿用至今。龟山的来历很久很久以前,有
蕉城民间故事拾遗-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