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探究之路促主体发展”——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摘要]《新课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然而,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缺少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实际, 就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概念界定作简要的阐述,并提出几点实施的策略:一、拓展思维时空, 引导自主探究;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探究欲望;三、指导阅读方法,学等和谐合作交流发现质疑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然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作用”的旧教学模式,至今仍影响着部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合作探究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我们要寻找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究性学习。- 2- 二、概念界定探究性学习简单地说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 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 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三、实施策略(一)拓展思维时空,引导自主探究 1 、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影响的,宽松活跃的环境,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先决条件。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他们的天地里,不仅敢想、敢说,而且敢于尝试和实践。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在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相信他们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不包办代替, 而应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根据学生学习情绪的波动,自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角色,调控课堂。其次,我们应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要真正“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们的大朋友,构建亲、助、乐的人际环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允许学生犯错,充分理解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幼稚行为。使他们能进行大胆的尝试,无畏于失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敢于说:“我还不
论文引探究之路 促主体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