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及急救.doc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及急救惠丽(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14000)【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141-01一、 猝死的预防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脏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扩大,都能引起猝死。冠心病人,因积极进行心脏抗缺血治疗,如用消心痛、硝酸甘油或介入治疗、抗凝血治疗的等。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等。抗无限2因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血糖等。冠心病猝死多数无先兆,中、老年人应检查身体,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戒除。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可坚持适当的运动,心理平衡,要做到制怒、消愁、克悲、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二、 何谓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术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心肺复苏术都有了新的认识,简要介绍一下。人工循环:①心前区捶击:术者握拳,以尺侧基部由20cm高处以中等力量给患者胸骨中部以快速一击。可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心室停搏恢复1次心搏;可阻断折返径路而终止刚开始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适应于目击下发生的心脏停搏、监护下的病人、已知有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②心脏按压: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胸内心脏按压。前者必须用手掌根部按压,将左手掌压在患者胸骨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右手掌压在左手掌背部,按压者两臂垂直,用肩部力量向下按压,使胸骨下压3〜4cm,迅速放松时,掌根不离开胸骨,频率为80〜10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15次,做口对口呼吸2次。保持气道通畅:头后仰抬颈或后仰抬亥页,使舌根前移,使气道保持通畅。此外,在复苏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气道内异物和呕吐物。13对口人工呼吸:救护者用拇指和食指闭合病人鼻孔,然后嘴紧贴患者的嘴,充分吸气口,吹气应连续,以利肺扩张,患者呼气期间,两嘴唇分开。人工呼吸应与胸外心脏按压协调。电除颤:采用200〜250瓦秒除颤是安全有效的,如果第1次电击失败,第2次电击应迅速进行,两次电击时间间距要短,两次以上电击则应重新估价氧合是否充分,可适当增加电能除颤,并给予肾上腺素。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素:是目前公认的心脏复苏首选药。主要作用为使α受体兴奋,周围血管收缩,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心肌和脑血流增多,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复跳。室颤时,能使细颤转为粗颤,有利于除颤。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室速或室扑时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每10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300mg,继以2mg/min静滴。碳酸氢钠对心脏骤停10分钟以上或原有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应用有价值,根据pH值调整用药量,首剂可用lmmol/kg,若心脏骤停时间短而无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者,不主张应用,而重在改善通气功能。给药方法:对已做气管插管的病人,气管内给药吸收迅速,作用持续时间长,可考虑气管内给药,但注意要药物稀释后应用,以减轻其对气管粘膜的损害。静脉给药,初期复苏时多采用,在短时间内迅速建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及急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