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教学中自主提问的问题分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教学中自主提问的问题分析.doc语文教学中自主提问的问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已成为一种积极的教学侣导。然而,个中问题颇值审视。一、提间和质疑:必须辨析的两个概念通常,我们把质疑与提问视为等义,其实,二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细微差别一一质疑一定是以问句方式提出,怀疑、疑惑是主要的;提问则是提出问题的简称,提问中有些问题一定包括了疑难,很多时候这是常格,但是,如果就此认定提问之“问”必为疑难,则是对提问的窄化。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问,不能简单定格于以疑问句和疑义形式呈现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以陈述句形式直陈己见或主动提出异议的,也应视为学生的i种提问,而且是一种高姿态的发问,它表明学生在提出和发现问题后对问题作出了一定回答,希望自己的疑问和结论得到大家关注。所以,提问包括质疑,但比质疑的内涵和外延更广,质疑问难不能作为提问的代名词,更多的提问应是既有疑惑同时也有自我的一些思考。过分强调质疑,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学生问得越多越好;把发表不同意见、质疑问难简单等同于具有问题意识的表现,并以此视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第一要义,所以,课堂上一定要有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这个“亮点”。于是乎,有些教师为了质疑而质疑,学生很少作出深入思考,到头来提不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要么照搬课本习题,要么重复他人,要么乱问一通,“随问随答”“碎问碎答”的主角由教师变成学生(包括随之进行的“讨论”),教学效率同样不见得高。因此,与其说我们的学生缺乏质疑的精神,不如说缺乏质疑的能力。我们经常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其实,爱因斯坦所指的是富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思维方法的熏染,学生是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必须避免和纠正那种把学生“质疑问难”之外在表现作为学生“提问权”切实发挥、课堂导学趋于高水平的主要评判依据的认识和取向。笔者以为,课程标准中谈及的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比“提出疑问”更为重要。对学生“提问权”的重视和落实,并非是外在形式上的谁提出问题、谁在牵引问题的讨论,而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表达、对话能力的提升以及问题意识的驱动和养成,关键是学生在什么样的认知过程、思维状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从自主提问中的“兜圈子”现象,管窥“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矛盾关系让学生自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诚然是“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的较高层次的体现,然而,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自主提出和发现问题时很容易“兜圈子”(指向单一、简浅),以致束缚、影响了提问与探究水平的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又在其中起了怎样的“引导"作用呢?(一) 教师单维定向、格式化的“自主”【案例1】《阿里山纪行》的点评交流在“整体感知”并略作梳理之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围绕阿里山风光的描写部分,选择你喜欢的语言点,做精要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好。请大家评点之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全班

语文教学中自主提问的问题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