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诗歌。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主题:1、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2、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4、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知人论世24岁中进士,直陈政事,官左拾遗。不久被放逐。28岁从军,随乔知之出征西北平乱,中年遇害,解职归里,居丧期间,被害,死狱中。陈子昂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武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反被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在走投无路,报国无门后,陈子昂忧愤万分,悲从心出,终于站在幽州登楼台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登幽州台歌文本解读前面看不见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国君;后面遇不到能礼贤下士的好大臣;感叹宇宙的无穷和人生的短促;我独自忧伤,任泪水沾满我的衣襟;前两句: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将“前”与“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个“不见”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诗人看到宇宙的辽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而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独”字,正写出了诗人寂寞凄凉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鉴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前——后不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泣下时间之长无奈之苦感慨之深宇宙之广孤独之切悲苦无限念统摄全诗知识点总结:直抒胸臆全诗结构怀才不遇*内容解析:1、孤独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这无限空间的永恒寂寞使我恐惧多个主题解读*内容解析:古人今人来者……生之短促2、岁月无情时不我待
《即景抒情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