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城南新区部分)摘要1规划范畴、《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基础上,将具体的水系规划范畴确定为北至南环河、南至解南公路、东至绍甘线、西至山阴路,。,(不包括南环河水面积),%。《防洪标准(GB50201-94)》及《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绍兴市区越城组团的河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城南新区是越城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标准也为100年一遇。.《水法》、《防洪法》、《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防洪标准》、《河道治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程规范;2.《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及《调整意见》;3.《绍兴市城区防洪规划报告》();4.《绍兴县平原河道治理规划报告》();5.《萧绍平原治涝规划报告》;6.《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7.《绍兴市越城组团分区规划方案》;8.《绍兴市城南新区规划》();9.《绍兴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水法》、《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及《城市规划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绍兴市城市防洪规划》及有关规划内容相衔接;,形成南北畅通、东西沟通、纵横连接、排灌自如的骨干河网体系;,保持水乡风貌,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综合功能;,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按照占补平稳原则,对原农村水域河网进行改造整治,符合大城市建设和可连续发展要求。《绍兴市城南新区规划》水平年相一致,分近期2004-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改进河道水系面貌,复原和强化河道功能,改善与保护城市水环境,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以及和谐好河道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提出规划区主要河道防洪排涝工程的总体布局及规模;,提出水域布局及水质要求;,研究并提出城建、交通等工程涉河建筑的规划建设原则;,明确治理保护范畴;。,其防洪排涝方案必须遵循《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中所确定的原则:即建设高标准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南北畅通、东西沟通、纵横连接、排灌自如的骨干河网体系;遵循平原河网现有水系基本格局,保持水乡风貌,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综合功能;同时又要结合城南新区的实际情形,根据城南新区的具体的水系特点、地理情形、开发建设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引”、“拓”、“疏”、“抬”相结合的综合防洪排涝体系。引:城南新区三面环山,北面为环城南河,区内洪水主要为山区的雨水,当发生暴雨时,雨水通过山体分水线自动聚集,汇流至山谷的排洪沟后穿过绍甘线、解南公路注入区内平原河网。在现状条件下,沿线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十数条排洪沟,这些排洪沟多数为天然形成,少数虽由人工开挖而成,但未经系统规划设计,排洪标准低下,远远达不到要求,雨水沿现有公路漫流。因此根据《绍兴市城南新区规划》的要求,沿绍甘线、解南公路设置防洪渠,使山区雨水汇流至防洪渠,再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洪沟,加以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合理的布局。排洪沟采用桥梁、箱涵的形式穿过绍甘线、解南公路使雨水排入河网。拓:城南新区洪水主要来自南部山区,区内防洪工程的重点是将山区的洪水通过南北向的主行洪河道及时地向北部排出,因此南北向行洪顺畅是防洪工程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城南新区现状南北向的主行洪河道有四条,分别为南池江、坡塘江、纸柴江及山头井河。这几条河的存在对城南新区的防洪排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几条主行洪河道都存在着以下问题:①河道曲折不顺,宽窄不一;②河道上游断面缩小严重,只剩下几米,且淤积严重,部分地段已被阻塞;③沿河分布桥梁众多,但多数为人行桥,结构简单,跨度较小,行洪断面狭窄;④河道内普遍都在人工养殖珍珠,人为设障严重,不利于行洪;因此,对以上主行洪河道,根据设计洪峰流量和洪水位的要求,采用以拓为主,以疏为辅,同时加以清障的措施,增加河道行洪断面,确保洪水顺
绍兴市区河道治理保护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