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物流团地给我们的启示
最近,我随上海商业物流技术考察团赴日本对几个城市的物流和商业设施进行了考察、访问。在与日本同行的交流中,感到日本物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规划布局、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开发、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需求展开的,有的甚至超前一步,这就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在许多可取的经验中,最受启发的是日本发展物流团地的成功经验。
日本发展物流团地的主要做法是:首先,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结合部、内环线之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选择合适的地块(主要依据是要有利于今后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 作为建设物流团地的基地。其次,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个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 如仓储协会、物流协会、卡车运输协会、冷藏协会等等。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 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负责此项工作。协会成员的出资金额可多可少, 不足部分政府还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再次,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团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 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团地的地价和房产的升值,使投资者能得到回报。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则根据本行业的实际需求,在物流团地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管理。
协会中出过资的会员都可能按照自己业务量的大小向专业公司承租物流设施,并可享受相应的优惠价格(低于市场价)。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协会中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协会成员之间的过度竞争,使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对照上海的实际情况,从中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一、日本发展物流团地对城市发展和流通事业自身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所谓物流的"互补性"就是指:仓库不够可以相互借用;水路不行可以走陆路; 铁路不行可以用卡车;同一流向的货物可以拼车发运;我的运力不足可以借用你的。当今世界, 真正依靠一个企业自身实力就能独自完成海、陆、空运输以及仓储等各种物流业务的几乎不太可能。但是,对任何客户所提出的物流需求,回答说"我们做不到"的物流企业也一家都不存在。其关键所在就是因为物流业所具有的"互补性"功能。这种"互补性" 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上海众多的物流企业, 其"互补性"功能发挥得较差,或者说是高成本的发挥。其问题所在就是因为这些物流企业大都是分散地、各自为战地开展业务。而且管理不一定跟得上,服务质量没有保证。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是采用仓库不够造仓库、
运力不足买车辆的做法,其结果是业务量下降,造成大量物流设施闲置,只能看着空仓库和车辆发愁。
上海近几年的道路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对市区货运车辆行驶时间的控制和对内地车辆进入市区的限制, 使道路交通拥挤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没有规划发展物流团地,因此市区车辆的空驶率相当高,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增加交通压力。另外强制实行货运车夜运,给不少企业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还要看到:随着轿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轿车逐步进入家庭,到那时上海的道路交通状况又会是怎样?所以,得到的启示之一是: 为了使上海的道路交通状况有明显的好转,应及早考虑物流团地的建设。
二、使物流业本身所具有的"互补性"得以充分发挥
所谓物流的"互补性"就是指:仓库不够可
日本发展物流团地给我们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