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规范少先队标志和礼仪要求少先队组织培养队员从小树立核心价值观,开展好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活动。少先队标志礼仪是少先队组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队组织教育就要准确运用并规范好少先队标志和礼仪。《中国少年先锋队标志礼仪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指出:教育少先队员热爱红领巾、队旗、队徽等少先队基本标志,规范佩戴红领巾、队委(队长)标志,敬好队礼、践行队礼精神,规范使用少先队礼仪、举行少先队仪式,增强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21、仪式和仪式感的重要性。钱穆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而礼仪不妨说是礼的格式化,也就是孔子看重的“齐之以礼”。仪式是一种社会认同模式,相对规整的集体行为背后蕴涵着某种群体意识,体现了参与者对相关价值理念的共识。仪式本身的庄重感,即可强化这种共识,也可增强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真程度。良好仪式感的养成,前提是社会生活中基于习俗和礼仪的仪式重建。仪式感有助于丰富生活的意义,队礼仪可以熏陶和陶冶队员的思想情操。.32、全国队礼仪须是统一的。因为少先队是全国统一的组织,因此队组织礼仪必须是全国统一的,不能有各省、各地的“创造发明”。例:用成人军旗出旗式出、退队旗,(军旗出旗三连贯)代替队旗出旗式。演示:英军步伐和错误执旗法等四种讲明:队旗不等于少年军警校旗,更不等于军旗。要注意:14周岁以下和18周岁以上的心生理区别。执旗对象不同、标准不同、要求不同、方法和内容五不同。所以我们要严格执行《基本规范》。.43、规范的队礼仪是队活动教育重要手段。庄严的队会仪式是少先队教育法之一——礼仪感染法。“队礼仪规范,队活动成功一半”,这是我80年代辅导队活动的常用语。因为运用队会仪式一般都用在队活动的首尾部分,即前三项和后三项。演示举例:一开始唱队歌变成三重奏,出旗令下出旗曲没跟上;唱队歌,伴奏没有响起,全场静候……不规范的队会仪式会减弱“礼仪感染”的作用,会影响队活动的质量。“好的活动内行要有门道看,外行要有热闹看,孩子们要有真感受。”.54、队礼仪蕴含着价值取向,是对队文化的有效熏陶。少先队标识和礼仪渗透着审美情操,体现着组织意志和组织精神。第七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中也强调:用好用活少先队仪式、少代会、主题队会、主题队日等载体。发挥少先队队旗、队徽、队歌、标志、队礼、呼号、作风、入队誓词、鼓号等特有标识和元素的作用,让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文化中得到熏陶。《少先队改革方案》指出:规范红领巾、队旗、队徽、队歌、队礼、呼号、作风、入队誓词、队委标志、鼓号、队服等少先队标志、标识及其作用,推进依法保护。(举例:滥用红领巾现象和依法的重要性).65、规范队的礼仪有助于准确传递礼仪内涵。因为少先队礼仪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内涵),如:队礼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演示:四种不规范队礼。呼号是传递党对少先队的要求。如:队室中呼号的置放位置,为什么在队徽上面?(因为是党领导队)等等。因此都需要通过规范的动作和位置进行表示(表达)。龚自珍言: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要了解队礼仪的内涵,就要知道队礼仪的产生历史..7二、队标志礼仪不规范的主要原因1、各种网络、培训和队活动展示中示教出错,引起大面积的错误普及。如:(李警官五条杠和2017建队节前夕,各网站发布的。)、许多中学和农村少先队组织和辅导员,因队教育的弱化,队活动教育少,各种主客观原因上不太重视队礼仪规范的教育;3、辅导员更新过快,传承正确的少先队礼仪出现断层;4、各地创造发明的不正确的标志礼仪先入为主,长期在某地区沿用;没有找到规范的模式,而是从旁人处学来,现找现用,以讹传讹;5、学成人化,军人化,行政化趋势抬头,纠错工作繁重,“消防”力量不足,错误面不断扩大。《基本规范》体现了儿童化:出旗方向路线便;呼号宣誓举拳便三级报告简化便;执旗姿势操作便。《基本规范》要求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要宣传好、维护好少先队标志礼仪。.9三、、佩戴和使用红领巾是少先队员(辅导员工作时佩戴)的标志。(1)正确理解和使用红领巾的含义。红领巾的第一个含义:代表红旗的一角。为什么?因为红色象征着革命胜利。这与我们的党旗、团旗都是代表革命胜利的红色是一脉相承(红领巾也是革命的一员——释:诸多提问红旗的一角的原因)。在教育和宣传红领巾的特定意义时,我们要做到准确,讲清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常表述错误的有:国旗、党旗和队旗的一角。为什么错?原因分析:不知国旗的来历和代表的性质)(例:某网站、电视台、刊物和某校诗歌等四个案例).10
规范少先队的礼仪和标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