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不为什么为什么,不为什么说来逗趣, 一位朋友告诉我, 他六岁的儿子老是喜欢问一些幼稚的问题。有一次,小家伙问道: “爸,你说世界上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 ”他就如实相告: “好人和坏人都不多,时好时坏、小好小坏和不好不坏的人特别多。”儿子对老爸近乎饶舌的滑头答案很不满意,认为老爸耍花枪,秀深刻,于是大声反驳道: “明明是好人多, 你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据统计,在这部国产童话连续剧中,灰太狼一共被喜羊羊捉弄过 2347 次, 为捉羊想过 2788 个办法, 奔波过 19658 次, 足迹能绕地球 954 圈, 却一只羊也没吃到。现实显然不可能这样美好。大人无法招架小孩的提问, 并非大人见识短浅, 孤陋寡闻, 恰恰相反, 是由于大人长期捞生活, 积累的负面经验远多于正面经验, 吃到的亏远多于占到的便宜,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于是大人老在琢磨着,哪些话能跟小孩说,哪些话不宜跟小孩讲。这位朋友的内心纠结还在于,他教导儿子要善待他人,诚实本分。但他教完之后又感到忐忑不安, 这样教育儿子究竟益大于害, 还是弊大于利?社会就像一个拆除了围墙和看台的罗马斗兽场,弱肉强食,小鱼大吃, 冷酷的丛林法则就是游戏规则。那些富贵贤达有几个是诚实的?有几个是善良的?有几个是本分的?他觉得自己遮蔽了许多事实, 隐瞒了若干真相, 弱化了儿子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正在重蹈祖辈父辈的覆辙。“这样做可不行啊,他将来长大成人,会吃亏上当被修理! ”在社会上混得人模狗样的角色最具有示范作用,他们差不多个个都是厚黑学的忠实信徒。然而这位朋友很难违背自己的人生准则,不愿一早就将厚黑学的利矛坚盾交到儿子那双纤弱的小手中。什么叫左右为难?他算是尝够了个中滋味。有一次, 我听一位“鲁学家”侃谈成功学, 果然好口才, 他说:“一个成功的人必备五种能力: 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竞争力和抗击打能力。”为什么把“理解力”放在第一位?因为一个缺乏理解力的人很容易愤世嫉俗, 也很容易沮丧, 难免产生一种被社会迫害的妄想狂幻觉; 这种人疑神疑鬼, 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位狂人, 赵家的狗多瞅他两眼,心里也会发虚。想像力并非只能用来写诗、绘画和作曲, 还可以用来应对一切, 比如说一个炒股的人不能想像自己持有的股票能涨多高, 能跌多低, 就会成为股市的牺牲品, 如果一个人不能想像某某某会善良到什么程度, 某某某会邪恶到什么地步, 其率意而行的直接后果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被奸慝之辈玩弄于股掌之间。为了加强说服力, 某公引用了鲁迅的话:“鲁迅说,‘要不惮以最坏的恶意猜测中国人’, 鲁迅想像中的恶政府能把坏事做绝, 这就是他的深刻之处和过人之处,放在中国文坛,难见出乎其右者,放在中国社会,也难见驾乎其上者! ”至于创造力、竞争力和抗击打能力,他将它们分别比喻为汽车的发动机、品牌价值和安全性能,同样缺一不可。这样那样的成功学, 我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 有时会觉得好笑, 大凡真正的成功者都有一本个人秘籍, 那是只传子女不传外人的, 这跟真能炒股的高手不写股评、总爱咬人的恶狗不吠闾巷是一个道理。某公语不惊人誓不休, 讲完“五力”之后, 就把口诀透露给大家:“有一套书叫《十万个为什么》,你们小时候可能读过,还从中掌握了不少常识, 可我要告诉大家, 知道《十万个为什么》无关紧要, 明白‘十万个不为什么’才能‘芝麻开门’。比如
为什么,不为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