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编辑本段豆科( Leguminosae )黄芪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又称红花草、翘摇。重要的绿肥、饲料兼用作物。按生育期和成熟期可分早、中、晚 3 个类型。主根肥大,侧根发达。茎直立或匍匐,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近伞形,荚果细长而微弯。性喜温暖湿润条件。有一定耐寒能力, 全生育期间要求足够的水分, 土壤水分低于 12% 时开始死苗。对土壤要求不严,以 ~ 的砂质和粘质壤土较为适宜。耐盐性差, 不宜在盐碱地上种植。异花传粉, 杂交率较高。由于紫云英养分含量和饲料价值均较高, 所以, 中国南方用作稻田冬季绿肥栽种。编辑本段形态及品种二年生(越年生) 紫云英草本植物, 多在秋季套播于晚稻田中, 作早稻的基肥, 是我国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的主要优良品种, 早熟种有乐平、常德、闽紫 1 号等, 中熟种有余江大叶、萍宁 3号、闽紫 6 号等, 晚熟品种有宁波大桥、浙紫 5 号等。紫云英除用作绿肥外, 还能直接或青贮紫云英作饲料,营养价值颇高。二年生草本,多分枝,匍匐, 高 10-30 厘米, 被白色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具 7-13 片小叶,长 5-1 5 厘米; 叶柄较叶轴短; 托叶离生, 卵形,长 3-6 毫米, 先端尖, 基部互相多少合生,具缘毛;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 10-15 毫米, 宽 4-10 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宽楔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散生白色柔毛,具短柄。总状花序生 5-10 花,呈伞形;总花梗腋生,较叶长; 苞片三角状卵形, 长约 毫米; 花梗短; 花萼钟状, 长约 4 毫米, 被白色柔毛, 萼齿披针形, 长约为萼筒的 1/2 ; 花冠紫红色或橙黄色,旗瓣倒卵形,长 10-11 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渐狭成瓣柄, 翼瓣较旗瓣短, 长约 8 毫米, 瓣片长圆形, 基部具短耳, 瓣柄长约为瓣片的 1/2 , 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 瓣片半圆形, 瓣柄长约等于瓣片的 1/3 ;子房无毛或疏被白色短柔毛,具短柄。荚果线状长圆形,稍弯曲,长 12-20 毫米,宽约 4 毫米,具短喙,黑色,具隆起的网纹; 种子肾形, 栗褐色, 长约 3 毫米。花期 2-6 月, 果期 3-7 月。编辑本段栽培管理紫云英紫云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15℃~ 25℃,发芽时需要吸收较多水分和大量的氧气。幼苗时期根系的生长比地上部快,越冬期间, 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缓慢, 开春后地上部生长加速, 但根系的生长仍较平稳, 到现蕾期后, 地上部生长速度陡然加快, 在约半个月的时间内干重可增加月 倍, 因此到初花期地上部的干物质重量就大大超过根系。在盛花期, 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之比约 1∶4~6。紫云英的根瘤菌属紫云英根瘤菌族, 它不是土壤常住微生物区系, 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一般需要接种根瘤菌。根瘤菌的活性在返青期很弱, 返青后急剧上升,初花期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紫云英苗期株高增长缓慢, 开春后随温度上升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在现蕾期以后迅速增加, 始花到盛花期的生长速度最快, 从现蕾到盛花期的株高增加的长度约占终花期的三分之二。紫云英的开花期一般为 30~40 天,主茎和基部第一对大分枝的花先开,以后按分枝出现的先后,依序开放。主茎及分枝均是由下向上各花序依此逐个开放。紫云英的自然杂交率很高, 一般为 60% 以上。果荚
紫云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