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内衣的起源内衣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当时人类虽然尚未发明纺织技术,还无法生产出可供制衣的布料。但是,由于生存实践的需要,人类已经懂得用兽皮、树叶等来制作原始简单的内衣了。据考古学家论证:内衣是人类最早诞生的服装,内衣的发明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如下重要作用:保护性器官、促进人类尊严、启蒙人类对身材体型美化的追求。抱腹、心衣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上面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汉朝原形现代演绎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魏晋(公元220年—589年)两当魏晋原形现代演绎两当最初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演变成内衣。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夹层可衬棉,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棉。唐朝(公元618年~907年)诃子唐朝原形现代演绎唐朝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唐朝女子盛行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颈、上胸及后背无带且袒露,穿时由后及前,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或用其它带子系束,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所以面料考究,多为织棉,色彩缤纷,与今天流行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抹胸宋朝原形现代演绎《西厢记》中的宋代女子,抹胸在内裹肚,一条细带围颈,一块有菱角的布遮胸,掩起千般风情,万种妩媚。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遮住,因而又称“抹肚”。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制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有单有夹,形式不一。这时候,古人已经懂得如何借此体现人体之美了。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合欢襟由后向前系束是合欢襟的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采用织棉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花样。元朝原形现代演绎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主腰明代女性内衣称“主腰”、“阑裙”,主腰,其“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为宫女所穿的款式,强调刺绣装饰。其外型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起到调节腰部的效果,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显身材之道,知道通过衣饰充分勾勒出女性具体的轮廓和曲线,使人体美充分得到展示。明朝原形现代演绎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肚兜现代演绎清朝原形清代抹胸又称肚兜,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系带的材质不一。肚兜上有各类精美刺绣,材质以棉、丝绸居多,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系束用的带子以绳,富贵之家以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20世纪20—40年代小马甲民国时期原形现代演绎我国毕竟还是保守的民族,真正与外国的内衣史连到一起,已是清朝末期的事了。那时,随着洋纱、洋布进入我国,西方胸衣的美感才演绎在中国女子的身形之上。20世纪20~30年代,“小马甲”款式窄小,通常采用对襟形式,衣襟上有扣数粒,穿时将胸腰裹紧。同时,“小马甲”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西方内衣的某些特点。
中国内衣发展史(全面)演示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