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基本礼仪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第二条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第三条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第四条礼仪的四个原则是:尊重的原则、遵守的原则、适度的原则、自律的原则。
第五条礼仪的四个功能是:沟通功能、协调功能、维护功能、教育功能。
第六条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第七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可以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第二章校园集体场所礼仪
第一节教室礼仪
第八条进入教室上课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不穿短裤、拖鞋、背心,不敞着或披着衣服进教室。女生不穿超短裙、吊带衫、无袖、低胸的衣服,不穿过高的高跟鞋。衣服的纽扣必须按照各种服装的规范扣好。
第九条按时去上课,不把食品、饮料带入教室,不在课桌凳上刻、画、写字,不在教室乱丢废纸等杂物,保持教室清洁卫生。
第十条迟到者先站在门口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如果门关着,应轻扣门两下,再开门。待老师同意进教室后轻步由侧边走至座位处,并轻轻坐下。
第十一条上课时保持安静,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第十二条上课过程中有问题应举手经同意后起立提问,老师解答完后,学生应致谢(或点头表示致谢)后落座,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应起立,回答完毕须经老师同意后落座。
第十三条因故暂时要离开课堂,请向老师稍作说明。
第十四条授课结束后先感谢老师,再收拾书包,等老师离去后,学生再离开。
第十五条离开教室前擦干净黑板,打扫好教室卫生,最后离开者要关灯、关窗、锁门。
第二节图书馆礼仪
第十六条食品、饮料不带入馆内,保持馆内清洁。
第十七条借书时,按规定出示借书证,按规定程序办理借阅手续。
第十八条保持图书馆内的安静,关闭通讯工具或调至震动档,翻书声音小,尽可能不谈话。
第十九条不用书、书包或其他物品占位或一人占多人位。
第二十条遵守公德,不在书上、桌上涂画,严禁撕书、窃书。
第三节宿舍礼仪
第二十一条尊重宿舍管理人员,积极配合宿舍管理员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宿舍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人格、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互相团结帮助。
第二十三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衣服、被褥、蚊帐、床单等定期清洗,室内墙壁不乱贴乱画,长期保持宿舍清洁。
第二十四条每天起床后被子、毛毯叠整齐,衣服、鞋子、口盅、茶杯、水壶、饭盒、书籍等物品应放整齐。
第二十五条维护宿舍公共卫生,不往楼下投掷物件、泼水,不往墙上踏脚印等。
第二十六条自觉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不在宿舍内大声喧哗、起哄闹事,严守作息制度,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不影响他人休息。
第二十七条增强防火
大学生基本礼仪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