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字理教学渗透汉字文化南马路小学在教学中根据汉字造字原理,追溯汉字本源,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汉字文化教育,使得学生更有智慧。2010年10月,桥西区教研室组织全区语文教师在南马路小学成功召开字理教学现场会,受到与会者好评。此项研究填补了河北省字理教学项目空白,把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相结合,与祖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起源于科学教育中求本求真教育思想,又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一、为什么要研究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与写作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是重要教学任务。可我们师生被困在生字堡垒下,为汉字所累,反复抄写、默写、听写、改错,日复一日。教师们总抱怨:光生字都弄不清,昨天刚听写过,今天又错了。为了让师生脱离烦恼,我们决定改进识字教学。首先,从研究课堂识字教学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发现课堂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形音、轻字义重视字形识记,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生字字形。独体字死记笔画、笔顺。如:学“大”字,“一横一撇一捺”,就是“大”,大是个什么形象,为什么用这个形象表示“大”意思,不知道;对于合体字仅仅剖析结构,“哀”字,是衣字中间有个“口”,到底字形与字义、字音与字义之间有什么样关系,师生都知之甚少。(二)重想象,轻科学想象如何记忆字形时,学生往往天马行空,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如“察”字,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察”字上边宝盖头就像警察叔叔帽子。想象“处”字怎么记,学生:“又”跑到胡萝“卜”地里了。这种想象与字理不沾边,不科学。(三)重记忆、轻理解许多教师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给字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在汉字外围打转转,依然是机械记忆,汉字本身魅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四)师生对形声字理解太浅、只在表层形声字是现代汉字构成主体,%。对于形声字,多数教师只知道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木”字旁字与树木有关;三点水字与水有关;口字旁字与口有关等。(五)重字形、漏文化 2009年秋,我们开始借鉴北京景山集中识字,配合名篇阅读方法。为了剖析,我们把小学一二年级课文里独体字全部找了出来,还把1-12册语文课本里汉字按照形旁归了类,又按声旁归了类。我们设计了一组集中识字材料,将同一文化下同一个偏旁部首字归在一起,进行大量集中识字实验。但是,在进行集中识字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字理知识,集中识字、大量识字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完不成预期识字数量目标。这是一个关键性发现,改变了我们实验方向与着力点。学生没有字理知识,是因为教师普遍缺乏字理知识,这是汉字字理知识传承出现断代。缺什么补什么,我们开始进行学习与培训。二、字理知识学习与教师专业培训(一)领导带头引领大家阅读专业书籍为了有效进行字理研究,学校领导把关多次购进相关书籍,并与大家一起研读、交流。如《古文字趣谈》《从字到人》《汉字学十讲》《咬文嚼字》《信仰字中寻》《图说汉字五千年》《汉字寻根》《汉字密码》《字里乾坤》等等,每次有关汉字书籍到来后,老师们都争先恐后借阅,唯恐抢不到手。(二)在网上寻找学习资源与资料利用网络,推荐网站。《特级老师家园》《字理网》《字理小屋》都是老师们经常光顾网站,我们又找到《汉字宫》与《部首与字义》,《汉字宫》是汉字教学艺术片,成了语文老师必修教材。(三)外出向专家学习去年5月下旬,我们参加了“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年会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实施字理教学 渗透汉字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