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设计:陈彪三维目标1、了解有关《论语》得常识,了解孔子得教学思想与风格。2、掌握有关得文言词语与句式,提高文言文得阅读能力。3、了解孔子得教育观与人格魅力以及古人得政治思想与行为规范。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与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得用法以及文言句式。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得性格与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观3、孔子评判学生得标准,要联系孔子得政治思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情导入)1、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得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得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得思想家、教育家与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得精神财富。她得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您们知道孔子得哪些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得形象。(板书标题)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 ,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就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得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得统治思想。《论语》就是语录体散文,就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得孔子及其弟子得言行。2、了解《论语》《论语》就是一部语录体得散文集,它就是孔子得门人与再传弟子所辑录得孔子得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得哲学、政治、文化与教育思想,就是关于儒家思想得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与《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得学识与丰富得生活经验;在记言得同时,传达了人物得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得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得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得言论成为人们习用得格言与成语,对后来得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就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二、教师提出学习目标,提出自主学习思考题(学)(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得特点。2、体会孔子得思想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得含义。(二)自主学习思考题1、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大意。2、思考:1、这就是一篇什么体裁得文章?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得语言概括段意。3、合作探究:(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得言谈中可以瞧出她们各自得什么性格特点?(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得态度。(3)结合课文中得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得形象。三、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与老师提出得几个问题自主学习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形成初步结论(议)(一)重点字拼音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哂,音shěn相,音xiàng铿,音kēng沂,音yí喟,音kuì雩,音yú冠,音guàn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实词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虚词注意它得用法。注意特殊句式得句子。
《侍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