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十六大以来意识形态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石老.doc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题 目十六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姓名张乐 学 号2009201150086 专业年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9级硕士 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指导教师石云霞职称教授2010年10月10日十六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 选题背景在半代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意识形态是影响全球各国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上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冷故时期,全球各国就主要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而占据了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这使得国际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入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即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正在逐步的减弱,争取国家间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愈来愈高。但是意识形态在国际交往中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在某些方面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面上,西方敌对势力放松了对社会主义的渗透和攻击。事实上,只不过是其变换了手段,具有更大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交锋和斗争的基本特点为:意识形态交锋主线的不变性和长期化;意识形态交锋领域的复杂性和扩大化;意识形态斗争形式的广泛性和多样化;意识形态斗争目的的差异性和全球性。2、 选题目的及其意义此选题通过对近年来国际国内的意识形态的变化、规律、冲突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当今国际交流中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和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其目的在于研究和探索中国半代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际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下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和变化。其意义在于:其一、结合国际国内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如何建立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我国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战略。其二、根据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越来越突出的感情因素,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指导地位。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加强当代中国具有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意识形态。其三、针对意识形态新的特征和变化,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在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秩序,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二、 国内外学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1、近年来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研究现状首先,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哲学界的迎来了哲学研究的科学的春天。我们长期面对的哲学中“黑白两色”的哲学贫困局面得以活跃起来。但是由于我们在接受斯大林传统教科书哲学体系下,急于在短时间内彻底打破体系,于是我们的哲学界一些主流的哲学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样进入了一条探寻“非斯大林”的道路。这样的中国现实实践背景下,人们对于指导理论的反思是具有必要性的。然而,思想领域的理论交锋纷繁复杂。理论考察的不成熟性必然也会暴露无遗,出现了一•些诸如割裂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人为马克思的“本真”在于“早期马克思,,的话语,其实质是一种文革式的大否定的极端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西马化”的征程上,结伴而行的还有一批新自由主义者,势必会造成对作为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极大影响。其次,十六大以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我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合宪性地位。坚持
(开题报告)十六大以来意识形态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石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